你有收到过这类让人瞬间想拉黑对方的群发微信吗?例如——
「测试你有没有删了我,群发,勿回!」
「端午节快到了,我在你心中是哪类人?爱慕的人发 5.2 元红包,朋友发 6.66 元红包,哥哥姐姐发 8.88 元红包……」
你可能正在等男神或女神回的消息,在等上司的工作安排,在等快递、外卖的电话,忽然,来了群发消息,真是让人火冒三丈:我都等得心急如焚了,你就给我群发这个?不能忍。
本以为,「发五个群,马化腾给你五个太阳」、「何炅跟人打赌了」、「李白早就洗了藏头诗骂小日本」等群发消息是互联网古早文明期的淘汰品,未料从 QQ 到微信,群发的吊诡之处竟丝毫不减,莫非,是腾讯的老对头阿里巴巴派来的卧底做的?
可能,爱群发微信的人,是上辈子折过翼的马云。
为什么不要群发微信?因为太打扰人啊。
微信的工作属性比较强,当代人的职场社交都会以加微信为起手式,即便很多人如今都有了私人号、工作号、聊天号、广告号、微商号等等好几个微信,但再怎么分流,还是无法控制信息爆炸。
我常常写了篇稿子或者坐了趟飞机,打开微信页面,就有无数条未读消息,如果群发消息过多,我多半会直接关闭群发者的微信页面,找到需紧急回复的信息。这一点,微信好友有几千人的人一定感同身受。
即便微信没加那么多人,群发也会给人造成打扰。现代生活,让不少人没办法真的脱离手机,有不少紧急事件会随时通过微信发来,在高度紧张状态下,一条又一条群发消息过来,真让人烦心。
最讨厌的,莫过于是群发广告的,一张图片丢过来,是张设计很难看的海报,附上二维码和「限时打折」的文案,更令人绝望的,十分钟后,他又群发一条过来:刚刚是群发的,我才知道是骗人的,大家不要回我了,我回不过来了。
好吧,听说,上辈子折过翼的天使,不仅手凉,还容易手抖。
请记住:如果不是手机丢了这类重要事情,能不群发就不要群发。
人的注意力都有限,在信息极度繁杂的时代,我们早已难做到专注,罕见的整块时间非常珍贵,所以,群发是种打扰,打扰向来是不尊重。
为什么不要群发微信?你会被人讨厌的。
前段时间,一则「92 年已是中年人」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隔了没多久,00 后们宣告,90 后很多行为确实很像中年人啊,什么比大拇指集体照发朋友圈,什么用真名当微信名,什么爱用感叹号,什么爱自称宝宝,简直太中年人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以前我们讨厌广场舞,讨厌老年人表情包,讨厌伪科学标题党文章,讨厌乡土化微信名称,如今,我们也步向中年了。
虽然,92 年往前的我们,已被划分为中年人,但是,也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啊,想要不被人嫌弃乡土气息,首先从不群发消息开始。
不知从何时起,「群发消息」与「low」已经划上了等号,细看广为流传的群发文案,无非是看似正能量的文摘体鸡汤,从节日到节气,从冬天到夏天,从测删除到要红包,「群发消息」的格式往往换汤不换药:
首先要排比,其次要分行,最后要各类迷之表情,总之,无论是文风还是排版还是细节,都透露着一种挥之不去的乡土感,我们将它称之为——
「群发流」。
这类流派打败了「不转不是中国人」、「你身边有属猫的就转给它看」、「爱老婆的男人才会成功」、「理解男人的老婆才会幸福」等流派,成为当之无愧的「最令人讨厌」流派。
再这么群发下去,你会发现:不用测谁单删你了,因为大家都把你删了。
爱群发的人,多半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人忽视的群体。
常被人记住的人,通常不需要靠群发来刷存在感,他们更会倾向于在社交网络上保持疏离感,不愿与每个人都有交流。在生活中受欢迎的人,不喜欢社交网络给他们带来负担,如果是网红,更是对社交网络充满了恐惧:被打扰已成常态,能不用社交网络跟陌生人说话就尽量不说话。
其实,群发本是用来方便沟通的一项工具,却因为被滥用,成为令人讨厌的一种行为,若想要被人重视,若想要真心实意推广你想推广的东西,不凡放弃群发,选择一对一聊天,少一点目的性,多一些真诚,虽然会耗费时间较长,但收获一个能聆听你的朋友,总比打扰到一千个不想再理你的人要好。
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不该被化作「群发」的部分,它需要你用心体会。
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从来都不是归类为标签的群发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