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慎言。具备了这四种品德的人,便接近仁德了。
“刚”,一个人欲望过剩,就不会“刚”,刚,便是少欲的代表。“毅”,坚毅。
孟子曰:何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前二者说的便是“刚”,外在的束缚、外在的约束,对自己的危害并不大。威武不能屈说的便是毅。
“木”,质朴。没有特别多的表情。深沉厚重,磊落豪雄。这是不同的人才等级。深沉厚重是第一等人才,其次才是磊落豪雄。曾国藩就属于这种刚毅木讷近仁的人。
“讷”,似不能言,略显迟钝,看起来不怎么说话。
为什么孔子喜欢刚毅木讷的人,而不喜欢巧言令色的人呢?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刚毅木讷的人,说话之前是过脑子的。但如果一个人,什么都能参合地来,什么都能够发表意见,往往在他头脑当中起作用的是系统一,而不是系统二。
系统一和系统二的区别,就来自于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这是为数不多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书中讲到,我们的大脑分成快和慢的系统,系统一是很快的,省劲儿的,不用很快地使用逻辑,使用数学,张嘴就可以应付,这个是人类进化过程当中所形成地一种节省能量的一种方式。
如果一个人不进行深刻的思考,他是不会表现出刚毅木讷的样子的。系统一,讲的是很多不负责任的话。而系统二起作用的时候,不是情绪,不是诱惑,而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翁。
禅宗里讲:主人翁何在?现在做主的,究竟是你呢?还是你的欲望和情绪呢?我们在生活当中,大部分的时候,是欲望和情绪带着走,所以我们很难进入那种深沉厚重的状态。当你能够进入到深沉厚重的状态的时候,就是刚毅木讷。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路问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 孔子说:“能和兄弟与朋友互相帮助、督促,还能和睦相处,就可以叫作士了。朋友之间要互相勉励督促,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
子路问了一个跟子贡一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够被称作是一个士。
孔子跟子贡说的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因为子贡经常出使,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能够跟所有的人打交道。所以,子贡把自己的事儿做好就行了。
但子路说的是:你每天能够做到诚恳、恭敬,和谐快乐这样就是一个士了。
那怎样才能够做到切切偲偲呢?
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要“切切偲偲”,互相勉励督促。
和兄弟在一起的时候,要“怡怡”,开心快乐地和睦相处。
这也验证了一件事,孔子的教育方法和佛陀是一样的。一个法门进去,只要抓住一个切入点入手,能够把这件事做到极致,这就叫修炼。
《扫除道》这本书的作者健山秀三郎,就是别的不会,就会打扫卫生,通过打扫卫生、扫厕所、刷马桶,把整个公司做好,让自己的心性修炼得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日本还有妈妈道,妈妈道就是研究怎么照顾孩子这件事。妈妈道的研究者,不是研究怎么宠爱孩子,而是研究如何能够把早饭做出心意,让孩子看到以后愿意成为一个好孩子。研究如何做一个好妈妈。
有的人做临终关怀,修炼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所以,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我们抓住其中任何一个法门切入进去,我们都有可能成为一个觉悟者。
孔子就跟子贡讲,行己有耻,你能够做到“慎独”这一个法门就够了。跟子路讲,你管好自己那个臭脾气。
所以说,朋友切切偲偲,久而敬之。跟朋友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不要瞎开玩笑,不要乱说,不要诋毁。依旧能够恭敬诚恳,这就是修炼,这就是管好自己的内心举止。
大量的兄弟在一起其实并不开心,都不用说分家产,只要意见不合就会不开心。如果我们能够拿兄弟成为我们修炼的入口,在一起的时候和谐而快乐,这本身就是一件乐事。
父母俱在,有兄弟手足,这本身就是人间至乐的一件事情。
所以,对于子路来讲,能够管好自己的脾气秉性,能够做到切切偲偲,怡怡,就是一个很好的修炼。
孔子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