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4日是我第一次在鱼苗打卡作业的时间,时至今日我接触写作也已经有近两年了。
在这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我有无数次想要放弃。写作这件事真的太累太苦了,不同于上班的累,上班再苦再累还有一个休息的时间只是身体累,可写作好像根本没有休息,一直对我精神折磨。
那时我常常问点评官老师们,我是不是不适合写作,我是不是真的很差,我能不能放弃。
他们给我的回复基本一致:“写作是一件很磨性子的事,因为它不能让你看见立竿见影的效果,却需要你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你只有对它始终保持热情,才能坚持下来”。
保持热情,我的热情早就被这该死的写作给磨光了。那时我只有一个想法,是谁告诉我把爱好变成职业是最幸福的事情,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观察入微,一切皆作品,一切皆素材
写作首先困扰我的就是“找素材”,虽然鱼哥一直告诉我素材无处不在,但听说和看见还是有区别的。
有次和鱼哥、小萝卜他们一起去吃饭,我出于好奇点了一盘“芥末章鱼”。菜上来时,我发现章鱼竟是凉拌。半透明的章鱼肉混合着因为遇水变得有点浅绿色的芥末,你还能看见它爪子上的一个个小吸盘,画面实在太过“美好”,重点还是生的……
“我竟然被一盘章鱼给劝退了”我无奈的放下上菜前蠢蠢欲动的筷子。
点了一盘自己吃不了的菜,这种场景谁没在吃饭时遇到过一两次呢。
可鱼哥却在接手这盘菜时说,“阿阳,这盘章鱼你其实可以写个两千多字的文章。”一盘章鱼,两千字文章?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咋写文章?还两千字?
鱼哥随即给我列了文章的大纲,小标题甚至连文章的标题都替我想好了。
百闻不如一见,那次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素材无处不在,万物皆可素材”。
也就是那以后,“找素材”这件事对我来说好像变得容易了很多。“烤红薯的老爷爷”、“和妈妈的家常对话”……都可以变成一篇文章。
文章要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别人已经早已给出的123
“找素材”是变得容易了,可写作上的拦路虎又岂止一个,对我来说写作就像俄罗斯套娃,我打开一层以为这是最后一层了,结果它又是一层。
文章不够有深度,和刚入门的小白比我的文章还算完整,可和同期的人比我的文章就显得“单薄”。就像同样的食材同样的锅具同样的火候同一个厨师,最后我的那盘烤肉却忘记放烤肉酱,让人食之无味。
“要有自己的思考”其实这个问题鱼哥不止一次的提起过,但我却很少去这么做。因为懒,总觉得别人都做好了端在了面前,我只有拿起筷子就可以吃饱,干嘛还得自己“费事”另起炉灶去做呢。自己做的还不一定有别人做的好吃够味。
可却忽略了,别人做的再好吃,那也是别人的手艺活,和自己没有关系。没有自己思考的文章,就像别人做了一盘美味的菜,你只是把盘子端到客人面前的人,你能说那盘菜是你做的吗?你敢说那盘菜是你做的吗?
最后希望自己能一直坚持下去,让鱼哥夸我一句“写的不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