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6清明
清明是踏青的好时节,也是祭奠缅怀先人的日子。
关于清明,最早只是古人认为可以开始耕种的节令,有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踏青则是后来才开始流行,隋唐时期才开始成为清明的重头戏,可见,隋唐人的生活水准以及情趣是很高的了。
踏青就是到郊外或者山野田园,三四月,趁春光正好,杨柳清翠鲜嫩,桃李花正浓,年轻人便三五成群去观花看景,所谓踏青其实也不过是在春天最好的光景里去给眼睛找些快乐,去给心灵添来希望。也许就是最好的光景,人在肆意捕捉春的气息的同时,思念也滋长的甚是厉害,思念过去的自己,思念曾经给过自己快乐以及帮助的亲人朋友,尤其是故去的,因为再没机会相见。暗夜时分,更加感慨,时光飞逝的忧伤,今天的快乐也就更能得到珍惜。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解读,其实清明和祭拜扯上关系是在隋唐以后,人们把清明的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嫁接到了清明。
中国人是懂得感恩的,寒食节,就是来自一个感恩的故事,春秋时期,流亡的太子重耳,成功当上了国君,就是晋文公。为了感恩介子推当年的割肉救命之恩,放火烧山为了逼隐退的介子推出来,却不想害死了恩人。重耳悲伤不已,为介子推建了墓地,每年都来祭拜,还把这一天设为寒食节,全国人民在这一天不得生火做饭,以示纪念介子推的忠义之心。
后来到了隋唐,人们干脆把寒食清明合二为一了,也许是重耳和介子推感动了上苍,这一天来临总是伴着阴雨绵绵,心里的忧思顿时更加浓烈。古人的寒食节除了向逝去的人表达着哀思,禁火也是要认真的,像是一种仪式。现在的人都不过寒食节了,禁火也慢慢的没有了,只有祭拜先人的仪式一直保留下来,成为百姓每年必须要过的节日。在这一天,郑重的向故去的祖先亲人朋友寄去怀念哀思之情。
清明时节,我喜欢走乡间的小路,麦子染绿了田野,即便天的尽头,也不放过。高高低低穿插在视线里的树,顺着他们可以找到很多条路,宽的窄的,崎岖的平坦的,我想每条路都有许多人走过。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踩实踏平,路才成了路。他们是谁呢?如今又在哪里呢?他们还是在走这些路耕作或者回家吗?他们中的某些人也许已经去了另一世界,再不能走这些路了……
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但是人总是在经过寒冬的萧瑟后,面对春天美丽的景色,欣喜又害怕失去,尤其三十岁以后,对过去的美好时光更加耿耿于怀,对过去的人和事多了许多莫名的怀念。
于是这鲜花,这心思,就想去祭奠一下故去的人,也是祭奠这逝去的时光。
站在麦田里能看到有村庄,村庄的旁边,有坟茔,坟茔里有各式样的墓碑,也有新的旧的花圈,还有杂草和矮树。一到清明差不多每个坟头都有人祭拜,酒水食品,纸钱,鲜花纸花都有。
虽然心是虔诚的,但那些东西我不信他们在另一世界可以收到,在我看来不过可以证明这世界还有人怀念他们,还有人希望他们好,即便他们再不会和自己促膝谈笑,漫步小路……他们只能呆在回忆里,却仍能触动怀念他们的人。 这就是感情,人生在世无论尊卑,感情这东西都是一样的贵重。
今年的清明,依旧下雨了,至今还阴着天。我总以为,大雨酣畅淋漓却不能好好的渲染思念的气氛,唯有这小雨,淅淅沥沥,点点滴滴,像是低诉,像是抽泣,更让人心生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