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已经看过了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直到周末去图书馆借书时无意看到想着重读一遍好了。没想看了才发现原来没看过,不过还好没有错过,总算是幸运。
看木心先生这本书有一词印象最为深刻——意象。意象即景象,但又在前面加了“意”字,似乎得是有意思有意义的景象才能成为意象,在意象中都得有作者想表达的感情,不然只是一尘不变、无情感之物的自然存在了。这就是读书时经常说的“寓情于景”吧。
木心先生对意象的理解主要源于他的老师哈代曾说的“多记印象,少谈主见”,他在书中写道,“主见”就是一条船,“印象”则是大海,而很多人在做船大于海的蠢事。这实在是一个极妙的比喻。以前曾想些一些东西,但不知从何下笔,等真的写了发现都是空洞的自我感受,除了自己知道这是怎样的情感和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别人都不能从文字上知晓。因为实在没有一个立足点可以开始,更谈不上跟随故事走。
节选了一段木心先生在谈作品《哥伦比亚的倒影》描写的“意象”片段。
这样的意描写洋洋洒洒可以些四页,全文没有一个句号。全是所见之景或由此联想到他处之景。真是有点意思,读起来很有画面感。
船,鞋,雕像,法国海岸荒村,艺术家对话,哲学家的故事,罗马治安问题,演说家表情,听众与演员,打扮奇怪的男人女人,等下缝衣的母亲,怀表,水彩画,音乐会节目单,船长和水手,眼前的河水,彼岸的景观(也许什么也没有),河水中的倒影,风吹过河面倒影消失…
经过一些列的意象描写,就像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从虚拟到真实,从现在到过去,从飘渺到现实,而一切都是河面上的倒影,风大一点,再大一点,就都吹散,看不见了。
这两天下班都会抬头看看这栋大楼上的倒影,看着看着就觉得时间静止了,什么都不会被吹散,永远以这样的姿态在那里。
可身边是形色匆匆的下班族赶地铁公交,快递小哥骑着小摩托飞驰而过,看大楼拍照的我反而静止了。
早晨6:40起床,阳台外的天有些灰蒙。
下楼碰到穿着短裙的姑娘,和我一样赶着去上班。
去地铁的路上有两人走在我前面一直在抽烟,加快脚步超越他们,空气新鲜了。
7:30地图已经有些拥挤了,花了三分钟排队过安检。中间被人两次插队,这是常态了,一计较就更添堵了。
7:33终于坐上地铁了,还好不算太拥挤,看书的空间还是有的。看的正是木心先生的这本书。
8点走出地铁站,阳光有些刺眼了。深圳的冬天不像冬天,有人穿短袖,有人穿毛衣。四季随机播放,但总归围绕着夏天,以它开始或结束。
前方有施工挖掘机,吵。行人纷纷捂耳加快步伐。再前方则是一个早餐推车,米粉,河粉,白粥,皮蛋粥,包子,馒头,饺子,都有。味道还是少了些火候,已经差不多一年没有光顾了。
而斜前方有一个KFC,有人喜欢坐在露天阳台喝咖啡,看手机,看行人来来往往;而有的人喜欢坐在内屋,也喝咖啡,看手机,看行人来来往往。屋外有汽车声,风声;屋内有点餐声,音乐。
我喜欢在公司楼下吃早餐,那里有一台24寸的电视机,每天早上都会调到凤凰台。我喜欢坐在第一排的位置看新闻。土耳其连续发生爆炸事件,叙利亚战事仍持续升温,普京出席xx会议…
南瓜粥比昨天的稠,鸡蛋饼比昨天的好吃,店里的人越来越多了,点单的队伍已经排到门口了,起身离开上楼开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