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官制大体可以分成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和军方官制。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都是地方官制中的官员。
▲清朝地方官
制台,是总督的别称,在清朝属于顶级的封疆大吏
总督统管数省的政治、经济、民政、军队(不含八旗)等各个方面。统管一省的巡抚都要受到总督的节制。
总督为正二品,一般会加“兵部尚书”和“督察院右都御史”衔,升为从一品。之所以要加这两个衔,并不真的让他们管理兵部和督察院,而是让他们有节制军队和地方官员的权力。
▲清朝督抚分布图
抚台,是巡抚的别称,与总督一样,也是顶级的封疆大吏
巡抚与总督都直接受命于皇帝。不同的是巡抚统管一省,总督统管数省。从职责上看,巡抚像是小一号的总督。
总督可以节制巡抚。但这里的“节制”并不是直接管理,而是“指导”的意思。具体巡抚听多少,怎么听,是一门玄学。所以经常会爆发“督抚之争“。
这也是清廷故意而为之,防止他们拥兵自立。
▲清朝职官品级表(部分)
巡抚与总督尽管管辖范围有重叠,不过总督更侧重军事,巡抚更侧重民事。
巡抚为从二品,一般加“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升为正二品。加这两个衔的原因与总督类似,也是为了可以节制省内军队,监察省内官员。
▲一品文官补子
藩台和臬台,是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别称
藩台指的是布政使;臬台指的是按察使。他们都是督抚的属官。
布政使专管一省的财政和人事,相当于今天分管经济人事的副省长,算是一省之中的三把手,从二品,地位仅次于制台(总督)和抚台(巡抚)。
按察使专管一省的司法和刑名,地位排在布政使之后,正三品。
▲承宣布政使司
两者尽管是督抚的属官,但任免权并不在督抚手中,而是在吏部手中,直接受清廷控制。
其实明朝的时候,统管一省的是布政使,后来明廷经常派出巡抚(钦差),巡视各省,才逐渐衍变为固定岗位,成为一省之长,而布政使和按察使都成为了巡抚的属官。
▲雍正朝宠臣李卫,曾任布政使
学台,是学政的别称
学台又叫“提督学政”,主要工作是主持各省的院试,并督察当地学官。
学台与其他“几台”不太一样,没有固定的品级,多由皇帝亲自任命。任命之前基本是京官,地方科举时,皇帝从翰林院等机构挑人去地方主考,品级与之前一样。
▲科举考试流程
因为学台有钦差的性质,所以地方上一般会非常给面子,经常由督抚这种封疆亲自接待。
能够担任学台之人,都是科举考试中成绩极为优异者,仕途也将迎来大的发展。
▲清朝京城
道台,是道员的别称
清朝的地方实行“省-府-县”三级管理模式,道介于省和府之间。品级不固定,根据职责的不同,多为正四品或从三品。
有的道员会被任命为布政副使(称为守道)、按察副使(称为巡道),主要工作为协助布政和按察二使;有的道员会被任命为管理专项事务,比如督粮道、海关道、盐法道等等;也有的道员管辖一片区域,比知府的管辖范围要大。
▲道台衙门
府台,是知府的别称
知府是一府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一般听命于巡抚。知府负责一府之内的政治、经济、民政等。
知府一般为从四品,但处于京师核心要地的知府(顺天府尹)级别为正三品,而且有审理全国刑事案件的权力。所以顺天府也被称为“小刑部“。且不听命于直隶总督。
▲顺天府
综上,以上各台均为地方高官。
其中制台(总督)和抚台(巡抚)为封疆大吏,统管一方,均直接听命于清廷;
藩台(布政使)和臬台(按察使)为督抚的属官,统管专项事务;
学台(学政)为中央任命的学官,有钦差之责,地方官很给面子;
道台(道员)为省与府之间的岗位,为布政、按察的副使,或管理专项事务等;
府台(知府)统管全府。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