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符定封
当韩信已经被刘邦拿下的时候,刘邦的内心也是逐渐的有一些不安的想法在涌动。思来想去之后,他再次昭告天下:
“今天下已定,有功之豪杰应尽封侯爵。朕新即帝位,还没来得及全部论功行赏。由于有的人身在军中九年,有的无暇学习法令、有的误犯国家之法,严重的要处以死刑,朕为之深表同情。现朕意,大赦天下!”
其实仔细的看这封诏书,不难发现,这是刘邦为安众诸侯之心而特下的一封诏书。在这封诏书里,身为开国君主的刘邦竟然亲自为那些“犯事儿”的大臣们找理由开脱。而且,那一句大赦天下,也足以安定片刻的人心。因为这其中,所要赦免的人,自然也包括韩信。
另外,除此之外,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那一句上,就是还没有来得及论功行赏,这不就是说,皇帝要大封群臣了吗?
由此,天下人心,渐渐的安定了。尽管只是一段时间,但是对于刘邦来说,却是足够了。
就这样,没过多久,原楚王韩信被赦免。不过,此刻的他,已经不再是楚王了。其头衔为淮阴侯,是、侯。
感受着天下、看着大殿的群臣,刘邦何尝不知他们的心里在想着什么?是啊,天下已经逐渐安定了,有的人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这又怎么能保证他不成为不安定因素呢?
既如此,那就大封臣下!
汉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第一批受封功臣名单出炉了,共计十个人。这里暂举几个大家熟悉的人物。
汉帝刘邦诏令:
功臣曹参,凡下两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两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从定天下,功勋卓著,今特封曹参为平阳侯,剖符世世勿绝,食邑一万零六百户!
太仆夏侯婴,常奉车、为滕公,从平天下、卒定四方。特封汝阴侯,剖符世世勿绝,食邑六千九百户。
护军中尉陈平者,从定天下、多有奇计,故特封为曲逆侯,剖符世世勿绝,食邑五千户!
其余信武侯、清阳侯、广平侯等虽也在这一批的十人内,但他们的食邑多为两千多户,多者与以上的三人根本无法相比。故而没有列出。
至此,刘邦的第一批封侯名单出现了。看到这份名单,大家也许会有些疑惑,那就是,按理说第一批分封的应该是在刘邦内心中最重要的人物、或者说这第一批人应该是大汉开国的第一功臣梯队。
可是,看以上的名单,沛县的葫芦七兄弟仅仅两个人,而奇谋之士也不过陈平一人而已。这,又是怎么回事儿?
其实,这里有一件事要说明。那就是大家在看《史记 高祖功臣侯年表》的时候,会发现那里面有一个排序。但是,请注意的是,那里的排序并不能证明排在第二位的侯地位或者说受重视的程度要高于排在第四位第五位的侯。
那么,功臣侯爵的位次高低应该以什么来划分呢?
答:一者、食邑。二者、皇帝个人的意愿。
说得通俗点,谁得到的食邑多,谁在开国时期的功劳就越大。谁在皇帝心里的地位就越高。毕竟好处在那里摆着呢。这第二点,便是皇帝个人的意愿。之所以如此说,下文会解释清楚。
好了,这第一批分封出的人物,几乎都是一些武将。而且是属于汉军直属的一些表现突出的武将。那个年代,军功授爵很是明显。所以,在功臣众多又不好决断的情况下,刘邦先行从自己的直属部队里找出一些人,加以封侯。一来照顾自己人的心。二来,也是有着试探之意。
试想一下,倘若自己直属的将领都不满意,那么,其他的人又怎么会满意?
另外,大家注意,为什么曹参会排在这一批功臣的第一位?此刻,各路诸侯王都已经分封完毕。那么剩下的,自然是刘邦直属的一些武将。可是,天下连年动乱,大家都是腥风血雨的走过来。互相之间谁也不服气谁。万一因为分封时心存怨恨又该怎么办?
那就找人来震慑住他们。
于是,刘邦的亲信、当年葫芦七兄弟之一的猛人曹参,出来镇场子了。
而他那一系列的赫赫战功以及一万零六百户的食邑,也的确让人心服口服。故而,刘邦也是放下心来继续分封。
就这样,汉六年正月二十一日,第二批功臣名单出炉了。
首先,排在前面的是诸侯王。
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六郡七十三县封皇子肥为齐王,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
到底是亲爹,当众臣听到这一分封的时候,也是唏嘘不已。没办法,刘肥是刘邦的第一个儿子,尽管其母曹氏“外妇也”,但是刘邦也很是喜爱自己的这个大儿子。因此,齐国的封地几乎是一跃而成为当时诸侯领地最大的!这也算是对曹氏有了个慰藉。
以东阳、鄣、吴三郡五十三县立皇族刘贾为荆王!
以砀、薛、郯三郡三十六县立皇太弟文信侯刘交为楚王!
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也有人说包括雁门郡)为韩国,徙封韩王信都于晋阳!
至此,原有的齐国被分封给刘肥,原韩信楚国被拆分为荆国与楚国。天下的刘姓诸侯王已经有了三个,而异姓诸侯王还剩五个。
这,便是刘邦得意的封邦建国。因为在他看来,同姓一家,只有刘氏子孙全部封王,才能守得住大汉的江山。
那么,诸侯王分封完毕后,也该到了那些重臣了。
汉帝诏令:
相国萧何,辅定天下,族灭项羽,一统宇内,居功至伟!特封酇侯,食邑八千户!剖符与封,世世勿绝!
多少户?竟然八千户?当听到这个诏封的时候,大多数武将几乎集体抗议起来。
“陛下,臣等披坚执锐,征战四方。在座诸位,身经血战者,多者百余次,少者亦有数十次。攻城略地,功劳大小自有区分。而今萧何不曾有半分汗马功劳,只不过持文墨议论而已,未经战阵、未有战功,食邑却远居臣等之上,这是为何?”
看着这样的群臣,刘邦也是笑了笑。他早就料到,若无战功而封侯,是断然不会被人一下子接受的。
但是,这又何妨?
“诸将可知打猎吗?”
正当诸将疑惑的时候,却不想皇帝陛下竟然发此一问,当下也只得小心的回答。
“自是知晓。”
“那诸位可知猎狗?”
“亦是知晓。”
“既然如此,那你等可知,打猎之际,追逐撕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的却是猎人。而今你等不过能捉到野兽而已,功劳不过像猎狗那样。至于萧何,发现野兽踪迹、指明猎取目标,功劳则如同猎人。再者说,诸位仅仅是只身一人随朕逐鹿天下,多的也不过一家两三个人而已。可是萧相国却让自己的宗族几十人都来追随朕打天下,这样的功劳是不能忘怀的。朕如此说,你们可明白了?”
这一段话,便是大名鼎鼎的“功人”以及“功狗”说。按理说,刘邦的这个比喻的确不咋地。竟然如此的说自己的臣下,您老人家毕竟已经登基为帝了。也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辞了。
不过,这一切,刘邦根本不在乎。他知道,自己手下的那群将领既然了解自己,就不会在意自己所说的比喻。更何况,几年以来,彼此之间早就有了交流专用的语言。
对于自己的这群部属,刘邦知道,越是简单直接才越有效果。否则你与他们来个之乎者也、大家基本上都没怎么正式读过书,谁知道你说的是啥?
就这样,听到了刘邦的话后,众臣再也没人说什么了。
紧接着,刘邦的目光看向了一个人。一个他一生都要敬佩感激的人。
“朕前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皆子房之功也!子房,而今你自择齐地三万户!无论取哪,朕皆准!”
众大臣一听,尽皆倒吸一口凉气。我滴个乖乖啊,三万户!咱先别管这话是出自真心还是其他。单单说这样的食邑就已经要超出一个侯爵的范围了。
不过,张良虽然没有什么战功(良未尝有战斗功),但是似乎众臣都觉得,张良受封如此,是应该的。
那么,一向睿智而如谪仙临尘的张良是怎么说的呢?
“陛下,起初臣起自下邳,与您在留相逢,这是上苍安排臣遇见您啊。那以后,陛下用臣之计,碰巧让我说中了几回,因此,臣不求齐地三万户,只希望您能将留封给我,臣下就知足了。”
听到张良的话之后,刘邦笑了。他没有看错,子房,还是那个子房。也许,可以这样说,这样的子房,才是他最欣赏、最敬佩同时也最放心的子房。
帝师张良,从定天下,居功至伟,奇计神谋,人鬼莫测!特封为留侯,食邑一万户!剖符与封,世世勿绝!
将军周勃,从起丰沛,挽弓天下,卒定八方。特封绛侯,食邑八千一百户!剖符与封,世世勿绝!
将军樊哙,从起丰沛,忠勇可嘉,多有战功,除前所食,特封舞阳侯,食邑五千户!剖符与封,世世勿绝!
骑将灌婴,从定天下,攻灭项羽,甚有大功。不除前食,特封颖阴侯,食邑五千户(存疑,此录《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所载)!
前楚左尹项伯,多有功劳,今赐姓刘,封射阳侯,剖符与封,世世勿绝。
好了,刘邦所封侯爵暂举以上。但是,以上的几人就已经是最主要的几人了。
其实统观刘邦这一次封侯的对象,大家不难发现。这其中虽然有刘邦的亲属(周吕侯吕泽、建成侯吕释之等)。但是人数实在是太少,而其受封也的确是因为战功。
至于剩下的侯爵,则尽皆是因其立下了大功。因此,对于这第一次以及第二次共计受封的人来说,他们还是相当满意的。至少,他们看出来,自己的大老板并不吝啬。
当年大家本着有一天没一天、有上顿没下顿的精神一起风风火火的闯九州,而今终于得到了一封属于自己的回报,如何能不高兴?
那么大家在一起来看看,笔者所列出的这些列侯的一个特点。其中,沛县葫芦七兄弟除却皇帝刘邦、前太尉卢绾已经被封为燕王,其他的五人尽皆受封,而且食邑显赫。
另外,张良、陈平、灌婴尽皆是刘邦集团的核心人物。至于项伯,刘邦很是感谢当初鸿门宴他对自己的相助,以及自己的老父亲、妻子等人在楚营时所受到的照顾。所以,倒也真没有亏待项伯、或者说刘缠。
所以,刘邦再次彰显了一个道理。
弟兄们,跟朕混,有肉吃啊。
好了,现在列侯已经分封的差不多了,可还是有一件事儿没有解决。那就是这些列侯谁应该排在第一位呢(及奏位次)?换句话说谁才是大汉开国的第一功臣呢?
这个位次绝对可以说是万众瞩目的,其耀眼程度不亚于当年在南郑的时候,汉军拜将的那一次。甚至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说侯爵低于王爵,但是毕竟于这朝班之上位列第一,那也是相当的荣耀。
因此,当有关位次的议论刚刚出现之后,众位大臣早已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选好了人选。
前文我们说过,这位次的高低单独看受封的顺序是不合理的。所根据的是所食的实封食邑以及皇帝的个人意愿。
那么,在以上列出的众多侯里面,有谁的食邑有资格争夺这大汉开国第一功臣的位置呢?
平阳侯曹参,食邑一万零六百户,是目前最多的!
而且他还有一群属于自己的粉丝团摇旗呐喊:
“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余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将他排在第一位!”
留侯张良,食邑一万户!被人视为帝师一样的存在。更是被皇帝刘邦亲口评价为三杰的第一位。而且之前还让其随意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皇帝陛下向来对其言听计从。似乎,他也是极具竞争力!但是,留侯辞谢了三万户,而今还会争夺这第一功臣的位置吗?
酇侯萧何,食邑八千户,更是位居相国,刚刚又被皇帝那般的夸赞了一番,似乎他也是一位极其有利的人选。
至于绛侯周勃,虽然食邑八千一百户,比诸萧何还要高出一百户。但是任谁都是看出来,周勃是绝对比不过以上三位的。
那么,此刻的刘邦是怎么想的呢?
可以说,当刘邦听闻众将推荐曹参的时候,内心里也是一阵犯难。因为,他内心里的第一功臣,不是张良、亦不是曹参,而是萧何(心欲何第一)。
可是,在封赏萧何食邑八千户的时候,刘邦觉得那样说就已经有一些难以服众了。毕竟,军功这一硬性指标他也不好在说什么。于是,当他听到众臣有关于位次的讨论的时候,也是不好意思在反驳大家。
就这样,一时间,整个朝堂僵在了那里。没办法,大老板不发话,臣下争的再厉害也没有用啊。
就在此时,关内侯鄂千秋跳了出来。众人一看,你出来干啥?你一个有名号无封地的关内侯,又轮不到你来当第一。
“陛下,臣有话说。”
“讲!”
“臣以为,众臣所想并不妥。平阳侯虽有转战各处、攻城夺地的功劳,但这不过是一时的事情。陛下与项羽相持五年,总是失散军队、士卒溃散,只身败走好几次。然而每当此时相国大人便从关中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根本都用不着您亲自下命令。数万生力军开赴前线时可谓是雪中送炭,这种情况已经很多次了。我们与项羽对峙荥阳数年,军中无粮,又是相国大人从关中用车船运来粮食,军粮供应从不匮乏。陛下虽然多次丢失山东之地,但相国一直保全关中等待着陛下,这是万世不朽的功勋啊!如今就算是没有上百个平阳侯,对大汉又有什么损失?大汉得到了这些人也不一定非得靠着他,国家才得以保全。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于万世功勋之上呢?应该是酇侯位居第一,平阳侯其次。”
拖儿!这小子绝对是拖儿!(这一点我也不清楚)
仔细看去,鄂千秋此言虽不无道理,可是却也是十足的拍马屁。但是不管怎么说,终于有人说到了刘邦的心坎里。
大喜的刘邦立刻同意了鄂千秋的说法,定下萧何的位次为第一。也就是说,他萧何,是大汉开国的第一功臣。
而这一点,也的确是实至名归。
也许当关内侯鄂千秋站出来以后,曹参差一点被他气得炸肺。不过这不要紧,因为身为丰沛一起走来的老兄弟,彼此之间太了解了。堵堵气那也是正常的现象,否则,也就没有后来千古传为佳话的萧规曹随了。
在这之后,为了更加表示对萧何的尊崇,刘邦于同一天加封了萧何一家十余人,而且都是实封。
这还不算,如果大家还记得,当年刘亭长去咸阳服徭役的时候,唯独有萧何多送了他两百钱。而这一次,刘邦在其原有的食邑上,又加封了两千户!算作对当年的报答。
特赐:
相国萧何,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本来就叫个丞相得了呗,非要表示荣宠而特称相国。羡慕不?羡慕也没有办法。还是那句话,这一切,实至名归。
至此,刘邦大封功臣基本完毕。但是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笔者在前文提到过,对于现在的分封,这第一批与第二批名单里的功臣很是满意。那么,问题来了,其他的人呢?
别急,在这呢。
《史记》与《汉书》里都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注意这个词)。因为功臣实在是太多,每个人也都互相不服气。因此,似乎从刘邦刚刚登基的那一天起,诸将的互相争功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
话说有一天,当刘邦闲来无事在洛阳南宫散步的时候。突然从楼阁之间的空中过道之上看到下面一群武将聚集在沙堆边三言两语或者说窃窃私语。
碰巧此时,张良也在刘邦的身边。
“子房,他们唠什么呢(此何语),这么上心?”疑惑的刘邦问道。
“陛下不知道吗?这是他们再商议谋反啊。”
“什么?天下刚刚安定,他们为什么要谋反呢?”
“陛下起自布衣,与他们共取天下。今您已贵为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原来的古旧亲属,所诛杀的都是昔日的仇敌。今时他们各自盘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少而功臣太多,根本不能遍封群臣。又恐被陛下抓到过失而诛杀,因此就互相串通而准备谋反了。”
“子房,依你看来,此事该当如何?”
“陛下,您平生所怨者,群臣所共知的,是谁?”
“雍齿,他与我有旧怨,又曾多次使我窘迫,我欲杀之,但念其功多,故而于心不忍。”
“这就好办了,陛下,而今您可立封雍齿以示群臣,众人见到雍齿尚且得封为侯,也就都老实了。”
刘邦听了之后,办事效率也是很高。没过多久,便是封雍齿为什邡侯。并且催促丞相、御史等有司官吏,从速定功行封。
这一次,刘邦再也没有见到诸将三三两两的密谋了,因为在他们看哪里,连雍齿都能封侯,他们又怎么可能不被封侯呢?
这个小故事可以说是刘邦封侯的一个小插曲儿。之所以如此说,可能大家也发现了,密谋谋反如此重大的事竟然在皇宫边的沙堆上就能够谈的热火朝天。又恰恰被刘邦与张良看到了。
这还不算,张良能够一眼就看出这些人在密谋造反。这怎么说,似乎都有些太过神奇了。因此,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件事似乎并没有如此的夸张,张良与刘邦之间可能真的存在这样的一次谈话,但两人的目的则是为了居安思危、防止天下在生变乱而已。
所以,这仍不妨碍大家将其当做一个小故事去读。
对于刘邦来说,他已经安定了大部分人的心。那么接下来,便是继续开始他的计划了。
你们不去,朕心不安啊。
【本书目录】《这才是刘邦》目录
【上一章】 第五十九章 你们不去,朕心不安不
【下一章】 第六十章 逐一减除封邦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