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坛史上的徐志摩,这个曾经活跃一时,很有影响力的作家,在如今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一个人。
在我们现在很多眼里,通过一些网文,或者是张幼仪、陆小曼以及林徽因的自传中,大家看到的徐志摩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渣男,特别是在现在婚姻里“不幸福的”婚姻女人的眼中,徐志摩就是一个只懂得追爱,为了爱情而自私到抛妻弃子的小白脸,但是却很少有人去看这个“渣男”背后的困苦。
----------------------------------------------
在这本自传中,可以看到:
他在那个时代下,对社会制度,制约下的无奈;
他在那个时代下,对爱的追而不得;
他在那个时代下,很多时候以“孝为大”定义的一些扭曲;
他作为一个现代诗人,一个也有爱国情怀却不站在任何党派之下的现代诗人,徐志摩有着对外界事物的种种焦灼,以及对喜欢事物热爱到狂热。
面对这些,徐志摩也只能通过自己的诗歌,呈现出来属于自己的生命体系中构造那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
当他步入中年,不再是个追梦的少年的时候,他遇见了陆小曼。
那每一封炽热的信笺,都体现他对所爱人的怜惜。其实,与其说徐志摩想拥有一个爱人,不如说他在陆小曼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一个渴望自由却无法拥有的自己,不知道当时的他有没有“救世主”的心态呢?
信笺中每个“腻人”的称谓,无不展现出一个诗人骨子里的小浪漫,也同时呈现出他“有心无力”的无奈爱意。
***************************************
那一封封写给友人的信笺、说的话,有对友人的敬意、有对友人的感恩、有对友人的期许、有对社会层面某些现象的不满、还有对自由的向往。
这本书,虽然不能说是一本标准的自传题材,但是通过他亲笔留下来的日记和期刊、通过他的文字,我看到的是他最真实的一面。
读完这本有点像新华词典一样厚度,排版又密密麻麻的书,也给我自己一个反思:
“其实我们每看一本书,不管是哪种类型,都是一种新的认知的提升,然后,我们再带着另外一个全新的认知思维,去开启下一本书。”
--- 徐志摩,在读者的世界里 ---
再也不是一个只会写情诗的徐志摩
再也不是一个只爱林徽因一人的徐志摩
再也不是一个负心汉、抛妻弃子、自私的徐志摩
再也不是一个没有阳刚之气、没有事业和抱负的徐志摩
再也不是一个不懂得不遵孝道的徐志摩。
他是一个被时代困住、也想反抗、也很需要被爱被理解、一直在寻找着自我、一直努力探寻自由的徐志摩。
然而,生命无常,因为自己生活贫瘠,因为爱着一个女人,她只能选择经常乘坐廉价的航班往返出行,然而这样的航班有一定的风险性,在他34岁那年,他如“康桥”上空的云,离开了这个这个爱恨交错的世界。
“再别康桥”不是写给任何一个女人的诗,更不是一首情诗
“再别康桥”是他写给自己的诗,是一首表达自我内心情感的诗
“再别康桥”是他写给那个,他一见钟情的“英国剑桥”的诗
--- 他最后和康桥的云,融为了一体,飘向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