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
呕心沥血10多年家长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当家长都翘首以盼孩子能考上985或者211,彻底改写命运,似乎踏入“好大学”的门槛,就意味着成功。
然而,在豆瓣里,却有一群985、211的大学生,组建了一个“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
他们没有如家长期盼,成为一个个天之骄子,反而在这里自称“废物”(five),分享失败,讨论如何脱贫。
更可怕的是,这并不是少数,自5月10日创建以来,短短2个月,这里就聚集了7万多名985、211的大学生。
这群名校毕业生甚至这样袒露心声:“读大学的几年好像一个美丽的梦”。
1
985高材生怎么就废物了?
有人发帖称,985学生陷入困境的绝大多是“小镇做题家”。
他们大多来自小地方,靠着“努力做题”获得了人生前进的机会,跨进了名校的门槛。
但“考上好大学就算出头了”的断言并没有成真,步入大学后,他们发现自己只会做题,见识、才能一一捉襟见肘,光环褪去。
他们手里攥着985、211的文凭,却无法找到好的工作,甚至在普通的工作面前都面露难色。
做事不力,工作方式有问题、沟通能力差……每一项似乎都成了这些名牌大学生的致命一击。
有一位这样描述自己有多废:全国top5本科毕业,在上海做着月薪只有6千元的文职工作,被领导天天批评,认为自己是个巨婴……
2016年,一位复旦学生的文章也曾刷屏社交网络,《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 或者,也不能这么说》。
在文中,作者写道,自己在进入大学后,发现那些二本、专科的同学在各个领域都能发光发热。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除了幸运上了复旦以外,真的一无所有了”。
事实上,进入大学后,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不再只是成绩,而是一下子变得更加多元。
社会越往上走,评估体系越多元,也越看重人本身那些软性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应用的能力……社会和职场却唯独不再看考试成绩。
那些只能在高考中的成功者,在多元的标准和竞争面前仍显稚嫩。
2
社会正抛弃只能成绩好的人
对于“小镇做题家”的悲哀,在国务院参事室主办的以“创新人才教育”为主题的《参事讲堂》,中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曾这样预言:
未来社会,会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
身为中国教育的顶级专家,他坦言,中国教育的长处在于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仅量多,而且面广。
所以,中国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呈现“均值高”的特点。
但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较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
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分内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知识就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钱颖一认为在不远的未来,人工智能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可以大量地记忆积累知识,甚至将完全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
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被淘汰自然不言而喻。
正如职场不相信眼泪,如果只会记忆知识,却不能运用知识创造价值,那么被社会和职场或是人工智能淘汰是一个再现实不过的利益问题。
事实上,今天的中国教育也正在发生变革,2020的高考,那些高考难倒学霸的考题,也重点都是在考察知识的应用能力。
继去年的断臂维纳斯之后,2020全国1卷的“死亡金字塔”又让众多考生心态大崩。全国2卷也不甘示弱,让考生纷纷数起了天坛的地砖。
命题组专家表示:试题重视数学本质,紧密联系真实问题,考察数学思维、应用、探究能力。
可以看出,即便是高考,也在由以往的对知识点的考察转型为对知识应用、解决问题的考察。
关于对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参事讲堂》中,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李晓明建议:
不管未来,家长们希望孩子从事什么行业,都有必要让孩子从小接触编程教育。
因为计算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强化对知识的应用,把看似复杂的问题转变成相对简单的问题。
编程本身的过程就是应用不同的学科知识转换成编程语言,解决一个个具体的实际问题。
3
小镇青年也能成为“后浪”
17岁的余铁琳,曾经也是一位小镇女孩。
来自温州县城一座三面环山小镇的她,初中时因为教育资源的匮乏,总是对网络上的新兴教育科技所吸引。
在转到深圳一所初中后,恰好学校开设了编程选修课,她毫不犹豫报了名。
没想到正是编程,让她成为了连苹果CEO库克都赞叹的“后浪”。
6月23日,库克通过远程视频,和14位来自世界各地的WWDC开发者挑战赛获奖学生进行了互动,余铁琳正是中国唯一一位冠军选手。
她的获奖设计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在温州老家时,她发现栩栩如生的民间剪纸,似乎只存在老一辈的记忆里。
于是,便想到用网上自学的Swift语言(一种应用于IOS系统开发的语言),搭建了一个提供用户实现剪纸图案,并完成AR投影功能的APP。
不仅如此,她的成绩也因编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初中时,她自认擅长文科,怀疑自己并不擅长数学,曾经一看到数学就发怵,再简单的题目也经常算错。
但通过编程,因为时常要运用到数学等理科知识来运行程序,不知不觉她发现数学并不难,只是以前用错了方法。
“比如,数理化学科论文中,需要我们收集很多实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利用电脑编程来处理数据,就可以节省庞大的计算时间。”
高中时她已经成为了数学、物理、计算机三门学科期末测试均拿满分的“理科学霸”
她的优秀,甚至让苹果副总裁及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也向她抛来了橄榄枝,邀请她今后到苹果实习,加入苹果的团队。
曾经的小镇青年,还未高考,就已经拿到了那些985大学都羡慕的offer。
的确,高考是每个孩子成年之前最重要的目标,但绝不应该是孩子们一生之中最重要的目标。
肖不斯说:编程是通往未来的语言,让孩子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