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开始第一句之前,先告诉大家,这个时候我还不确定这篇文章会不会发出来,还是就像老样子,写了一半后删掉,反反复复最后还是没有发表。
“我为什么一直推迟写作这件事?”
连我自己都不清楚类似的疑问出现了多少次,那为什么又搁置了这么久呢?我的确思考过,这或许与我强大的自我说服的能力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回顾这几年,往往取得进展或者产生转变的关键点都在自我说服机制没有启动或者说服的路径被堵死的时候出现。
这与procrastination(拖延症)发生的机制有几分相像。拖延症患者之所以能够一直拖延到deadline临近,心里一定不停地重复着“自我说服”这个动作,比如“明天再写不会出什么大事”,“之后再做能完成就可以了”。procrastinator的脑子里不理性的声音战胜了理性的那一个,就是“自我说服”的典型胜利。而这种“自我说服”的机制就常常出现在我的脑子里,与其说我真的能利用这种机制,倒不如说是它在控制着我。
真正地问出这个问题之后,我是如何回答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有三个无法避开的关键点:“我”,“推迟”,和“写作”。
我想先从“我”谈起,或许是上升处女座的原因,有一些完美主义的桎梏,容不得一点沙子。常常觉得有瑕疵,不成熟,就放弃了。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在第一步就把我限制住了,再等等。这就是最常见的“还没开始就结束了”的情况。这样先天畸形不能自理的完美主义,再加上严重的被害妄想,成就了我对自己的故事讳莫如深的态度,和对面向外界的自我剖析的恐惧。
再说说“推迟”,也就是“拖延”。如之前提到的,“自我说服”功不可没,这里给大家推荐Tim Urban在TED的演讲。演讲里,“自我说服”的胜利发生在instant gratification monkey抢占了主动权后。“畏难情绪”是造成rational desicon-maker处于弱势的原因之一。我们选择搁置看起来困难,却可能创造巨大价值的事,转向无意义的,能够提供短暂快乐的事情,常常是因为我们害怕面对困难。Tim Urban在演讲里提到的"If you're a dog, and you spend your whole life doing nothing other than easy and fun things, you're a huge success!" you see, 当我们面对畏难情绪时,比较起来,慢慢来比再等等实在是要好太多。(演讲地址:Tim Urban: 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 | TED Talk)
最后,来谈谈写作。要学习某项技能,“输入”和“输出”同样重要。“输入”决定了你脑子里有没有内容,而“输出”则决定了你的内容有没有用。除了对这套理论认识不够深刻,我的所谓畸形的完美主义也一定程度上成了我坚持“输出”的阻碍。坚持输出,不要害怕不完美,不成熟。比起称赞,那句“shit!”之后给出的批评和改进的建议反而是更加宝贵的。形成输入,输出,反馈,改进的闭环,不断精进,才能让大量的输入产生意义。
最后给大家两个小策略
一是去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都砸过来,随着接触的信息日渐增多,“自我说服”的机制运行起来就越发困难。不要掉进信息闭塞的陷阱,看看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些什么,你或许就能够认识到自己早已跟不上世界的步伐,被时代抛在脑后的残酷事实,写作的意义相信你能自己感受到的。
二是试着运用商科思维强化mindset
长时间的商科学习也让我把一些商科思维运用到生活里,成为了关注投入产出比的那一群人。写作能够激励你常常做deep thinking,锻炼你的expression skills,甚至给你带来经济收入,交到新朋友等等都是bonus了。打个比方,脑子里的内容是骨架的话,写作就像肌肉,丰富你的内容的同时,决定着你的内容是否有力量。想明白了之后,写作这件事绝对是不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