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被一个博士生的返乡日记“我们为什么要回家?”给刷屏质问了;兴许是家有我们认识的人,有我们的熟悉的生活,有我们讲过的故事;自主要的是,在我们成长的地方,把我们送出来的家乡,有一个等着我们回家的人,承载着这份期盼,我们迫切的归途之情。
有人说“如果老一辈的不在世了,新一辈的联系是不是慢慢断了!”这句话让我心中一颤,是呀,对于我而言,如果不是奶奶的八十大寿,今年我很难回来,二伯,堂哥堂姐都不一定回来,他们要么就是在外地工作,要么就是在别的城市安居,记得上次一家人全部在一起的时候是十一年前,爷爷突然去世,记得他快离别的时候还在说最不放心的是谁谁谁,兄弟之间要互帮互助,然而,过去了那么久;,其实今年并不是奶奶的八十大寿,孩子们按照已故爷爷的年龄来算的(奶奶来爷爷家时是以童养媳的身份来的,并不知道自己的年龄和生日)。每个人好像都有自己需要忙碌的事情,记得小时候经常会被那种“父母等孩子回家吃饭,慢慢变老”的公益广告潸然泪下,对荧幕中的孩子大发批评,然而没想到自己也变成那个过年不能回去团圆的“那个人”。中国人最注重的就是孝,时间在我们心中仿佛发酵。
我们会发现,突然之间,亲戚之间的走动好像变成一个任务,年轻人刚毕业的回去会有人问你找到工作没呀、工资怎么样、工作在哪里呀等等;工作了的会问你谈对象没呀,如果没有就要开始给你盘算着哪家姑娘、哪家小伙子合适;如果已经有了,就会问你什么时候结婚,怎么不带回来瞧一瞧呢!诸如此类,我们变的不愿意出去多走动,仿佛在外工作远近变成了心里的距离。
不知不觉,我们就忘记了第一次吃冰淇淋,第一次穿上自己特别挑选的新衣服,第一次走亲戚,第一次得到小红花的,第一次的兴奋,第一次的期待是多么美妙。很多很多的,随着长大,我们很难再体会到自己第一次尝试某个新鲜事物时候的开心。所以,对于那时候的每次过年的期盼,是再也难有的。
然而就当假期结束要回城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没有和亲人好好聊聊天,还没有看够家乡的美景,还没有叫上儿时的伙伴去看看那个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还没有好好的过,就结束了。现在的我们是什么都懂,但就是很少去做,时间令我们不得不去回忆,却不知道珍惜。
对于每一次的过年,不仅是一方岁月的流露,好似在提醒我们,该回家看看了,“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