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花了五个小时的时间把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看完了。其中有许多的感触。
《我们仨》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第二部分又有三个小部分,分别是走到古驿道,古驿道上相聚,古驿道上想失。)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第一部很短,只有寥寥几页,讲述的杨绛先生做了一个梦。由这个梦开始引题。从这里不难发现作者对离别的恐惧和害怕。
“是的,这类的梦我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往往是我们两人从一个地方出来,他一晃眼不见了。我到处问询,无人理我。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在昏暗的车站等车,等那末一班车,车总也不来。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第一部分看似很短,却有很长的意味。人生其实就是如梦一般。
第二部分题为我们仨走散了。初读时以为这一部分是真实的事情,看了第三部分才发现,第二部分其实才是梦境。钟书被一个陌生的电话叫走,连日常所需的东西都没有拿,其实是在暗示钟书生病了。当钟书走后,杨绛开始坐立不安,心里疑神疑鬼。最后有人打电话通知,女儿记下地址,这时她才心安。在经历了重重的困难后,杨绛和女儿才在小船上和钟书相见。阿圆忙忙碌碌的是在送钟书去医院。杨绛先生感叹自己老了,无法照顾钟书。去看望钟书的路上,路边的杨柳由抽芽,到张叶最后到寒柳,一直轮回。阿圆的中途离开不是梦境,是她真的病了。杨绛先生每天在阿圆和钟书身边辗转,奔波。和他们互相说诉彼此的消息。到了定期的时间返回客栈。看着一天天萎靡不振的钟书,和接近死亡的女儿,内心是怎样的悲伤和哀痛。就想杨绛先生自己打的比喻,自己就像是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看着自己心爱的两个人先后离开,是多么的难舍和哀伤。
第三部分写的是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一部分是最温暖最感人的一部分。作者用回忆的方式,写了自己和钟书还有阿圆的一生。从两人相识到相爱,一起出国留学,生下阿圆,回国教书,生活,中间经历的困难和坎坷,也有温暖温馨,动人的地方。杨绛先生把生活中的困难都比作是“探险”。外出游玩是探险,做饭是探险,生孩子是探险。这一部分的描写重点是他们的女儿钱瑗。讲述了钱瑗从出生到离去的时光。在书中读附录部分有钱瑗的手稿。最初设想,这本书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女士写父女俩,钱先生写他眼中的母女俩。到1996 年10 月,钱瑗已经非常衰弱,预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躺在病床上,钱瑗在护士的帮助下断续写了5 篇,最后都不能进食了,还在写。杨女士见重病的女儿写得实在艰难,劝她停一停。这一停,就再没有能够重新拿起笔。钱瑗最后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1997年2月26日,她去世的前6天。钱瑗从小就很聪明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学东西也特别的快。她长的像钟书,做事,性格方面也像钟书。就像前面写到的钟书说话的话“他想要一个女儿,像杨绛一般。”我们都知道钱钟书和杨绛夫妇额,对他们的女儿了解的是少之又少。钱瑗生于1937年5月,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并留校任教。1966年从事英语教学,1978年公派至英国兰开斯托大学进修英语及语言学,1980年回国。1986年晋升教授。1993年被聘为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1997年3月4日病逝,终年60岁。钱瑗生前是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也是中国学界德高望重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的女儿。她治学严谨,开创了英语“文体学”;她关怀学生,为人刚正。逝世后得到许多学生、同事、同学、好友的缅怀。他们说:“我们不会忘记钱瑗。”这话并非虚言,钱瑗离世8年,钱瑗的两位香港学生回北师大,一位捐款一百万港币,设立了“钱瑗教育基金”,另一位在《香港文学》上刊出了《纪念钱瑗专辑》,钱瑗的同事、好友和学生闻讯后,纷纷写文章以纪念钱瑗。钱瑗从小身体不好,有句话说的好,上天不会把所以的幸福集结一人身上,钱瑗聪明,却没有健康的身体。
就像书中的结尾写到“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活快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也没有单纯地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是啊,人生本来就是如梦一般。
杨绛先生的文字清淡,生活清淡,一生清淡。尽管她见证了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也目睹了风声鹤唳的政治运动,可她就是轻轻走过。因为,在她的世界里,只有“我们仨”。就如她自己说的那样“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这本书中,不谈历史,不谈人生,写的是一个平凡家庭中的生活细节,平凡、普通、温馨。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这是多么平淡的生活啊。
人生不过如此。父母,爱人,孩子,两三个知己足矣。不求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求长长久久的陪伴和守候。父母健康,爱人陪伴,孩子上进,有两三个好友一起聊聊天,游玩一下。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择一人相守,不求天荒地老;栖一处蜗居,无需豪华奢侈;有一双儿女,不用出类拔萃。珍惜携手共度的每个平凡的日子,感受着那份若有若无的恬淡幸福。直到有一天我们终将失散,或是分手,全靠回忆即可聊度余生。
“饭吃半饱,酒喝微醺,与人为善而不过分热情,严于律己又不十分苛刻。”活在当下,过好自己的一生。平静淡然。
苗
戊戌正月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