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发给我一张图,图上面有一句话:
“完美”为了对“不完美”示爱,把自己装扮得美丽至极。
他问我:怎么理解这里的完美与不完美呢?
我回答:太深看不懂。
最近,我对所有需要动脑的事情,皆回避。
思考太累。
累在无意义、无结果。
也累在,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遇见一些陌生的人,坐在一起吃一桌美食,隐藏许多过去的事。
我以为这样也许能简单点。
却发现,
这样的简单太难,难在要实现它很不简单。
如果你有我这样的心情,
咱们不如来看本简单的书。
简单到一天可以看完。
先来看看这本书的作者:青山七惠
如果我事先知道她是一个“80”后新锐女作家,也许我会带着一种“批判”的眼光来读这个故事,。
从小在“根正苗红”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我,习惯了只要涉及人生思考的理论皆来自有深厚阅历的长者们的思维。
这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读名著养成的安全感。
再来看看这本书自带的光环:
2007年1月,获“芥川奖”。
读过我之前推荐的《孤独小说家》的朋友应该知道“直木奖”,“芥川奖”和“直木奖”都是日本文坛奖励文坛新人的奖项,两者也有区别,“芥川奖”带有浓郁的纯文学色彩;而“直木奖”侧偏向大众文艺,锁定浪漫小说、时代小说和推理小说。
我想,这是我当初买这本书的理由。
只是,时间一长,我把这个理由淡忘了。
我是在某一天上班前,匆匆抽出了这本书。
那一天,微雨。
车窗外无阳光,正好可以在无数个阴影遮蔽下,字迹清晰的读书。
我想,那一天我抽到这本书是有原因的。
我周身的气场和书中要传递的气息,如出一辙。
有一点孤独、虚无,在核心的事情里找不到存在感。
知寿,小说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定位。
虽然她只有20岁,而我的年龄是她的倍数了,但,这种抓不住重点的沮丧,却是不分年龄的吧,也许,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价段,或是叫周期。
一段时间里,你周围的人没变,你的生活环境也没有变,但,一切却那么不一样了,你内心有着重新定位,重新规划的急迫,却找不到出口,不论怎么样的决定,似乎都会错。
知寿是这样的孩子。
呤子是这样的老人。
顺其自然,是她们达成的共识。
年轻孩子的顺其自然,是“不断地更换认识的人,也不断地使自己进入不认识的人们之中去,即不悲观,也不乐观,只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迎接新的一天,一个人努力过下去。”
而老妪则是“年轻时把空虚和伤情都用完了,所以可以平和的一个人过下去。”
没有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一年四季,清淡的就象生活。
好故事从来不看颜值,要看是不是我的心有所属。
这篇轻薄的小故事,有着一种治愈性文字的魅力,它让你看到了人生的无味与无趣,却偏又在无趣中生出生生不息的期望来。
感叹着知寿走过的那一年的时光,想到自己在过往岁月中走过的那些无常,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这般需要勇气去磨砺岁月吧。
读着它,不像小说,却象日记。
一个小时的阅读,就读完了一个少女的一年青春。
阴天微雨的窗外,没有了燥热,我收起更象个小抄书似的小说,就象把主人公的命运抚平了装进背包。
然后继续走进,
一天又一天里。
自话:
我们总会说:自己要的不多,很简单。
其实,我们说的简单,做到了,真的不简单。
每一份看似简单的生活,
背后都是一段不简单的经历,
单是你决定要去过真正简单的生活,
都蕴含着不简单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