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旅行到了著名侨乡泉州。泉州历史悠久,在宋代已是海外贸易的中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内古迹众多。我先去了清源山,拜了著名的老君岩,然后马不停蹄,穿城赶往闽南名刹开元寺。坐在公交车上,看泉州街道不宽,石板路,很有历史感,蓦然看到旁边闪过一所学校,培文中学四个黄灿灿的大字下面赫然写着孙文两个字。刚开始有点不相信,不会是重名吧。遂定睛观看,字迹苍劲有力,应该是孙中山的笔迹。不由得好奇,培文中学是什么来头,竟然引得国父孙中山(孙文是其早期名字)来题词?
傍晚无事,孙中山题词的疑问依然在我心头萦绕不去。培文中学离旅店不远,遂信步来到培文中学一探究竟。此时学校已经放学,大门紧闭,校内空无一人。我探头往里看。竟又有了一个大发现。校门里是一个翻开书页样式的长方形石碑。碑右边写的是共进大同,落款孙文,左边是为国树人,落款宋庆龄。乖乖,不仅孙中山本人有题词,还有孙夫人的题词。这些题词都是什么时间写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我更好奇培文中学的来历了?
这时,看门的老大爷走过来,警惕地问我有什么事。我指了指石碑,问大爷这些是不是真的?大爷显然见过太多像我一样的参观者,他微微地一笑,语气里透着自豪,说道:当然都是真的,我们培文学校有孙中山和宋庆龄两大名人的题词,这在中国的学校里估计是唯一的一个。“
”太牛了!“ 我竖起大拇指,不禁赞叹到。
“大爷,为什么国父孙中山会给培文中学题词呢?”
”不仅有题词,孙中山还给我们学校捐过款呢,20块大洋,那时候可是不少钱呢?“ 大爷得意地说。
“是吗?大爷您能详细说说吗?”我好奇地问。
“我也是听说的。听老师们说1920年的时候,学校专门找孙中山募集捐款时,孙中山二话不说,捐了20块大洋,还给学校题写校名并题词“共进大同”,就是这碑上的四个字”,大爷顺着身后的石碑一指。
“孙中山作为国父为什么会为一个中学捐款,题词,咱们学校有什么背景吗?”我不禁想八卦一下。
“那说来话长了。你知道孙中山伦敦蒙难记的故事吗?”
“知道一点,好像是孙中山曾经在英国伦敦时,因为宣传革命,被清政府派人秘密逮捕,监禁在清政府驻伦敦公使馆,准备押送回中国处治。后来他急中生智,秘密写了一个纸条给他的老师,然后扔了出去。有好心人捡到并送给了他的老师。后来老师出面终于把他营救了出来。这和培文中学有什么关系?”
“事情的缘分就在这里。当时孙中山的老师四处活动,找到了当时的伦敦警察总监安德逊先生,他非常同情中国革命,便会同英国外交部出面干涉,迫使清公使馆将孙中山先生释放。孙中山非常感激安德逊。而他就是培文中学的第一任校长的父亲。”
“啊,没想到还有这层关系呢?简直是千里缘分一线牵啊。” 我忍不住惊叹了一句。
“我们学校是1904年由英国基督教长老会募捐建立起来的。当时聘请英国人,剑桥大学毕业生安德逊(A.S.Moore.Anderson)来泉州创办的。由于他父亲帮助孙中山在伦敦脱险,所以他和孙中山也算认识了,”
“这位安德逊先生真了不起!千里迢迢帮助我们办学校。” 我不由地惊叹!
“是啊,他任学校总理(校长)到1920年辞职。退任学校董事后,还一直为办好培元中学而尽心尽力。办学初期,学校经费由英国长老会募捐得来,后来,安德逊多次亲赴东亚南各国,广泛发动华侨捐资办学,学校经费来源,实际上主要为华侨捐资。这才有了后来学校找孙中山“索捐”一事,哈哈,估计大总统被索捐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啊。”
“我想孙中山甘心被索捐一方面是因为感恩安德逊的爸爸曾经救过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对于教育的支持。” 我妄自揣测道。
“因此我们培文学校从来都是明星学校,整个泉州的家长都恨不得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所以我们这里的房价可高了!” 大爷有点恨恨地说。看来这是大爷唯一对学校不满意的地方。
“是啊,如果大爷您在这里有套房子,那不发大财了。”我附和了两句,告别大爷离开了。心里充满了对于老小安德逊一家的敬意。一个外国人都能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办学校,孙总理不仅捐款,而且题词,说到底是为了启发民智。作为个人最大的投资也应该是自我学习,终身成长。活到老,学到老才应该是我们的生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