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学同学来我家,吃饭聊天中被问到:
“大学时也没见你怎么运动,现在怎么就一个马拉松接着一个马拉松的坚持跑步了?”
15 年,我开始跑步,清楚地记得,也像现在一样的天气,处暑刚过,秋风渐爽,我开启了人生的第一个 3 公里。
刚开始的这 3 公里,一点都不美好。跟健身没关系、跟坚持没关系、跟自律没关系,满脑子想的都是:
“怎么还不到头?!”
第二天,腿发胀、下楼都费劲的时候,我问自己还跑吗?
那个时候没啥特别高尚自律的想法,只想说先跑 7 天试试吧。
后来,就一个 7 天一个 7 天的跑,都说跑步使人快乐,但说实话,刚开始的跑步并不能使人快乐,每天要对抗的除了酸痛的身体,还有时时刻刻想放弃的念头。
最重要的是,跑步根本完全就是一个人和自己的抗争,它是孤独的,这一路上,能对话的,只有你自己。
但也是这一次次的对话中,你会不断说服自己,跑得再远点、再久一点、再坚持一下下。
后来,在一次比一次跑得更远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的极限远远不止想象的那么容易达到。
跑步教会我的第一件事是:自己的极限是可以越推越远的。
16 年 3 月,我自己在公园里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半程马拉松,没有加油呐喊,没有饮料补给,北京的冷空气依旧干冷刺骨。
没有刻意规定一定要跑多远的时候,脚自己知道答案,就这样,不知不觉完成了一个半程马拉松。
清楚的记得,刚跑完时觉得自己荣耀无比,而这种喜悦其实是不需要奖牌、鲜花和掌声的。
几个月后,当朋友问我:
“你有没有做过什么你认为是不可能的事?”
我想了想说:“有,几个月前我自己在公园跑了半程马拉松”
他笑笑对我说:“你是个幸运的姑娘”
后来我明白他为什么说我“幸运”,不是强壮,不是健康,是幸运。
一旦你做过一些你以为自己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事,所有自信心都会跑回来,所有的勇气都充满到你的身体里,一瞬间觉得自己除了不能飞,什么都可以。
我们需要这样一些荣耀时刻给自己打气,让自己相信,还能把极限推得更远些。
以前每次在我爬山累了想歇歇的时候,在我骑车骑到半程想放弃的时候,心里总有个声音说:
“加油,你一定能行!不要现在放弃再回家后悔!”
我庆幸自己从没有后放弃过,总能坚持到终点,因为我知道在我拖着半残的身体回家时,当肌肉酸痛过去的时候,我会比以前更强壮。
柏瑞儿·马卡姆在《夜航西飞》里写:
“当你与他人闲坐交谈时,你是孤独的——其他人也是如此。无论你在哪里,只要夜晚降临,火苗随着来去自如的风势自由燃烧,你就是孤独的。你说的话,除了自己又有谁在听?你想的事,对他人又有何意义?世界在那边,而你在此处——这是仅存的两极,也是唯一的现实。”
人生就像一场跑不到头的马拉松,谁都无法替你痛、替你欢笑、替你跑过一个个转弯。会有人给你加油,有人给你递水、甚至幸运地话会有人相伴一起前行,但一步一步,终究是自己的双脚落在大地上。
有时候我们需要听到欢呼,有时候只想和自己独处,只想听心脏跳动的频率和一呼一吸的声音,然后觉得庆幸,这段路是自己走过来的,这简直就是一场了不起的胜利。
这就是跑步教会我的第二件事:孤独是可以被享受的。
17 年 8 月份,跑步整整两年了,为了纪念,我参加了百人百天的活动,去到烟台养马岛参加了毕业跑。
我喜欢以跑步的名义活在别处一段时间,看看别处的人是如何过生活的,观摩别处的人,然后了解人生的活法。
就像我在养马岛见到的一个一个陌生又熟悉的面孔,陌生是因为从未见面,熟悉是因为我们都因为跑步聚在了一起。
他们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长相不同,却因为同一个爱好遇见,这是跑步之后,我觉得最神奇和幸运的事。
就像我看到毕业跑前一天的海边篝火晚会上,一个男孩从台上唱完歌,拿着一大束红玫瑰走到一个女孩面前说:
“我爱你,嫁给我吧,我们一起跑下去”然后彼此相拥。
欢呼声、海浪声、烟花声,那一刻的画面让我幸福到流泪了我都不自知。
那天,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句话:
“生活,其实真的不缺故事”这也是跑步教会我的第三件事。
我读李淳的《远比你孤独》,里面提到这样一个猜想:
“全宇宙的庞大的空间、数不清的星体和物质,其实都是这一个点子在不同时空的分身而已。他从大爆炸开始,在时间轴上正向前进,直到宇宙的末日,又掉头回去,变成正电子,在时间里你行,逆行到了宇宙诞生之初。
就这样永无休止的循环下去,这个点子出现在了时间轴上的每一个点,出现在了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在三维世界的我们看来,空间里布满了数不尽的点子,构成了世间万物。
曼哈顿川流不息的人潮,塔克拉玛干寂如死水的无人区,兰桂坊莺歌燕舞的不夜城,海底两万里那只不仅孤独的蛇颈龙,万事万物都一样,都只不过是同一个点子正行逆行了无数次的分身而已,整个宇宙就这么一个电子,孤零零的从天地混沌走到宇宙毁灭,再倒回去重来,周而复始”
曾经,这段话连同跑步一起救了我。
一直以来,我的痛苦来源于太多执念,我赋予了人生和未来太多意义,我无法和现实握手言欢,我的生活里需要无数的改变才能觉得心安。
可是想一想,人类是多么愚蠢的动物呀,所有的概念:阶级、政治、成就、公平,甚至自由,都是自己给自己添的负担,不知道我们要修炼多久才能变回这颗粒子,忍受宇宙洪荒和万物变迁,无怨无悔地往返运动下去。
我们的出生是个随机事件,遇见的人是个随机事件,所走的路也是无数个随机组成的现实。
生活的巨大暗涌下,不是故事没有发生,只是什么都没有留下。人生哪有什么悬念,有的只是这些琐琐碎碎的细枝末节,和走向死亡漫长的路。
总有一天我们会不再年轻,回过头看过去的脚印,才能明白用来衡量生命的永远不是长度,而是深度和广度。想做的事,经历过了,也就无悲亦无悔,想要的东西,追求过了,终能无喜亦无惧。想到我们终将死去,这实则给了我巨大的勇气。
“当人生只剩下今天的时候,活着的任务便只剩下极致的享受,把每一个瞬间用尽。”
我知道在我死去的时候,不会担心存在银行的存款,不会因为有了牵挂而放不下。
就算一切都会终止,我活过的那些岁月也已经长得像很多人的一辈子,我有很多故事可以讲给别人听,没什么好抱怨了。
而这些故事和中间的纠葛,懂得的就值得。
那些想要永远记住的好故事
愿所有有情人,最后都跑成家属
【价值传送门】
感谢昨天留言的@Ailsa璇,我将送你一本书,希望我们有缘共读同一本书,看到后请在后台留下快递地址,我会把书邮寄给你。
再次分享@Ailsa璇的读书笔记法:
16年11月份开始用趁早读书手册,一直到17年4月都是边看书边做笔记的,差不多看了40来本书。
这一阶段的读书带给我的改变远远大于15年到16年的改变,也许就是做笔记的缘故,17年4月后没记笔记了,生了宝宝,一人带孩子,一方面在努力调整状,一方面觉得悟最重要,这是后话了。
我做读书笔记一般是根据对书的理解记的,每本书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书就需要记记警醒的句子,时刻提醒自己;有的书需要画成思维导图模式,看过去才一目了然,还有的书在看的时候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会把自己的想法写到摘抄的原文旁……方式是很多的。
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输出,读完一本书,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笔记写书评,在写书评的过程中,也是对这本书以及进一步的内化过程。
17年刚开始喜欢上了理财,看富爸爸的书,没想到看着看着把一本理财书看成了生活书,而且转变了我对生活,对钱的态度,更是改变了心态,而恰恰这些都是在做笔记的时候悟出来的。
虽说在理财方面没什么大的进展,但是在生活上确是影响极大的。还有很多书也是通过记笔记这书评来内化的,当然有些书能学到的也就那么一点,但总归学到了。(没办法起床,给孩子喂奶,奶一抽就醒,索性写写了。这样的总结也是对自己有好处的。)
丫丫亲笔,2017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