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典音乐中,最喜欢的是一首琴和阮的协奏曲。《闲云孤鹤》。
汉时,有众多的马上乐器传入我国,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出使乌孙国(今乌兹别克民族),乌孙王昆弥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当时称“秦琵琶”。
东晋“竹林七贤”中的阮咸是杰出的音乐家,最喜弹奏这种乐器,他当时弹奏的已是趋于定型的阮了。由于阮咸善弹和当时社会对竹林七贤的崇尚,这种乐器一时风行全国各地,成为独奏、合奏或为相和歌伴奏的主要乐器。后来因为社会动乱,阮曾一度失传。
阮后来成了道教音乐中的常用乐器,似乎很难登大雅之堂。在民间,记得我们小时候,适逢家里办喜事的时候,就会🈶盲眼的人斜斜的抱了一把古旧的似圆月似的木琴,摸索着坐在门边的椅子上,开始自顾自地弹唱起来,仿佛总是那几个音节,重复着,唱词却是不停地变幻,大多是歌颂主家或是主家的亲戚为人上是如何的圆满,家境上是如何的富足,每提到一个名字,那些被唱到的人,就会一边扭捏着又一边欢欣着递去几元十几元不等。唱到主人和客人都高兴了,自然就会🈶懂得鉴赏的人点着头赞叹着:嗯,这个人唱得好,自然给的包封就多些。有时会同时有两人或是三人各坐门边的一隅,就像是同台竞技一样,看的人是满心的期待,弹的人也自然多了分看不见的紧张。如果适逢那天是个良辰吉日,办喜事的人家多,他们唱完就得手脚麻利点带上那把既能助兴又能谋生的乐器伙伴,匆匆赶往下一个地点。
琴,是中国古典乐器中的雅士。和阮这个下里巴人,似乎并不是很搭调的。然而音乐就是这般神奇,《闲云孤鹤》音乐的开始,用阮弹奏出几个逐渐向上的音阶,仿佛是一只洁白优雅的鹤,孤高独标却又闲适自在地绕着一棵长在峭壁边云端里的青松,嬉闹着,^,绕树三匝,欲去还留之际,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不远处天边的让风吹动着的几缕流云,忽然童心大发,要去追逐。与松一番缱绻缠绵,耳语温存,最后决绝地张开优美流畅的翅膀,轻悠悠地飘去,飘去……整个乐曲中,琴只是退居幕后,只有在中段部分,用琴突出了鹤在松间停留时的闲适自得,仿佛焚香沐浴洗手更衣,美人研磨相伴不离,作读书状的文人雅士。而到后来,鹤似乎连这种雅也厌倦了,作一番无语的揖别,翩然离去,不留下一丝遗憾,没有眷恋,也不带走一片云霞。只有那几个逐渐上升然后停住在那个最适意的弦上弹奏的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