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
清晨下楼,感受到一丝凉风吹过,在清凉里有了一丝微微暖意,春来了。祈愿春到疾去,国人尽早回归宁静生活。
带着早晨的美好祝愿,下午观摩了段丽晓老师的网络个案辅导,辅导一位初二女生,她是千晓教育首期《中高考学生考试实力提升营》的一位小营员,接受护航的过程中,这位才思敏捷的女孩呈现了她的困扰:自己与人相处中,过山车般的情绪变化严重影响了她的人际关系。
带着困扰,女孩的妈妈陪伴她一起接受丽晓老师的辅导。其实,训练营的护航,护的是整个家庭,往往孩子问题、困扰的背后,与家庭关系模式、家庭系统动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辅导过程中,丽晓老师耐心地聆听孩子较散乱的、无逻辑的表达,不断帮孩子进行梳理,在散碎的信息中,通过她缜密的思维理清了孩子、以及孩子妈妈的思维路径,透过现象,带领母女看到背后的本质,稳稳地支持着孩子、不急不火地跟着、感受着孩子的感受,给予孩子足够的认可、信任,不断疏通孩子卡点,润物细无声地在孩子潜意识进行工作,悄然地把孩子的信念带往正向。非常敬佩段老师深厚的辅导功力,以及对待生命的那份尊重。
通过个案,我看到了,每一个孩子对父母的爱远远超过我们对孩子的爱。如何爱,作为孩子,只有照着父母的方式去做,同时,未成年孩子的潜意识与母亲是相通的,她更多地接收着母亲潜意识的感受。随着个案展开,女孩“过山车”的情绪模式完全复制了母亲的模式,同时,孩子在学校与人互动的模式,是家庭互动模式的延展,别人如何对待我们,其实都是我们变向教会的。
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家庭中,父母是什么人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怎么做,会潜移默化印在孩子身体里、记忆里、潜意识里,形成自动化模式。同时,当作为父母的我们,无法接受孩子的反叛和攻击时,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行为为我们照镜子,希望照见我们自己真实的样子,而孩子是不惜损毁自己的形象的,这,就是原爱吧。
当父母没有觉知或觉知相对不够时,是无法接收到孩子输送的信号的,于是,亲子冲突在指责、批评、贴标签中不断升级,甚至愈演愈烈,特别是当孩子处于青春期,要么对撞,要么无语,常常让父母焦头烂额、手足无措,所以,如果每一位父母能够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多一些学习成长,多一些对自我的认识,多一些对生命真相的看见,多一份对生命的尊重,也许能够更加智慧地陪伴孩子度过只有单行线的人生不同时期。
在个案探索中,孩子与同学相处过程中“过山车”般的情绪爆发,让我突然想到了儿时玩的玻璃弹子游戏,弹子与弹子碰撞时,有时轻微碰碰,有时激烈对冲,弹子本无力,力道都在人的手上,力大自然撞得狠,同时,这份力随我们的心发出,一念俱荣,一念俱毁。而这手,不正是我们父母吗?我们掌控着尚未长大孩子的命运呢。如何发力,念定乾坤!念中包含了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带着对生命的无知。
是啊,当我们选择成为一个生命的父母时,我们就已经肩俱重任了,我们可曾问过自己?面对这个生命,我是否拥有成熟的人格、稳定的情绪?我是否愿意承担起这份责任?我是否有能力抚育这个生命?我们往往茫然地“无证上岗”,因为少了一份对生命的尊重。
随着个案的深入,妈妈谈到自己与婆婆相处中,隐忍很多,不敢表达、不会表达,这同样教会了女儿与妈妈完全相同的沟通模式,沟而不通。同时女儿感知到妈妈内在的压抑情绪,因为对妈妈的爱,所以她会用比较激烈的、爆发情绪的互动模式在日常中与人相处,既是自我的防御,同时也是在替妈妈释放压抑的情绪。她如同一颗定时炸弹,让人感受到她的危险或者攻击力。当一个人总是用攻击方式与人相处时,她的内在是不安全的,所以她会时刻做好防御准备,一旦对方向她抛出勾发情绪开关的“钩子”,她会瞬间“上钩”,完美地演绎“冲突”。我们行为受我们潜意识操控。
个案中,孩子提到自己人际互动中带给别人的感受是爱讽刺人,当丽晓老师让她找一找家庭中谁有这样的语言模式时,还是妈妈。是哒,原件与复印件就是这样在亲子关系中呈现的。人际互动中的“讽刺”者,看似言语带“刺”,实则是攻击,其实也是掩饰,掩饰内在的价值感不足,同时,作为青春期孩子,最在意的是自己的面子,是被尊重,而当价值感不足时,她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为了保护自己,她不得不戴上带刺的面具。
人,作为生命个体存在于世,会智慧地保护着自己与世界的相处,没有对错,一切皆在关系中。
在丽晓老师的个案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更看到了老师生命深处的洞见与智慧,对待生命的谦卑与尊重。
在立春之际,疫情依然严峻之际,祈愿我们都能够通过对一切生命的尊重,福佑武汉,福佑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