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酒酿是一种传统小吃。用蒸熟的酒米(糯米)拌上酒曲后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酒酿也叫醪糟。
我记得小时候爱吃甜酒。
印象中最早的甜酒和醪糟粑粑(家乡小吃)分不开,——一碗甜酒伴着糯米粉揉成的小面块,这种黏糊糊的面团就像好多回忆掺和在一起,让人忘却不了。那时,家乡的夜市,还人山人海,牵着父母的手,走在热闹的大街,看小商贩吆喝。走到一处卖醪糟粑粑的地儿,这脚就跟使了铅一样,纹丝不动。父母到也懂我这点小心思,一元钱一碗的醪糟粑粑,足够我吃个痛快。末了,连碗壁剩余的米粒,嘴角残余的汤汁,都被那贪心的舌头,一一搜刮而下。
现在已经很少在大城市能找到卖醪糟粑粑的小商贩,仿佛在时间的这条线上,他们就这样被我们抖了出去。他们并没有消失,至少,他们以及他们的记忆,黏糊糊的,还在我过去的回忆之中。那味道,就像这甜酒醪糟,香气怡人而暖人心窝。
在我开始爱上醪糟以后,我才知道,我们家的叔公婆也会自己做醪糟。叔公婆是一个耳朵不太好的女人,说话细声细气,生怕大声了吵着人。有时我顽皮去动她的泡菜坛子,她总是又气又笑地拉开我,然后细声细气地告诉我,那里面有美味的宝贝。后来我悄悄趁她不注意,伸手进泡菜坛里蘸了点尝尝,自此后我就再也没有去碰她的宝贝坛子了,——把我给又咸又辣的呀!让我至今对辣味都心有余悸。
醪糟总是伴随着一些深刻的记忆。叔公婆是个乐善好施之人,每次不仅给我们装一大罐她做的醪糟,还会装几大瓶豆瓣酱,辣椒酱。心灵手巧是我当时最想形容她的词语。
有一年,得知叔公婆要开始做醪糟,我便缠着母亲同意我去他们家住一晚,好让我观赏叔公婆是如何对醪糟施法的。我不知道,那天晚上是否月圆,是否清风怡人,只依稀记得天气有些微热。叔公婆拿出泡了很久的糯米,端到我面前,看着我笑笑,然后让我捏捏它们。我试探着伸手在米的表面拿了一颗,轻轻一撮,便成了米碎渣子。叔公婆不等我回应,往锅里添了水,就把米倒进蒸笼然后放上锅开始蒸了。叔公婆家是用的土灶,烧火的时候要看着火。叔公婆交给我一个任务,便是不能让火变小,时刻注意加柴火。看着灶火等待糯米蒸熟的过程并不烦闷,不到十分钟,糯米的香气就趁着缝隙溜到了我鼻子里,然后就充溢着整个厨房。不知道过了多久,叔公婆又进来了。用废旧的荷叶抱住蒸笼的边缘,然后从锅上取下,放到灶台边。她揭开蒸笼盖儿,糯米的香裹在蒸汽的白雾里,在昏黄的灯下沸腾起舞。我欢快地跳着鼓掌说,好了好了。叔公婆轻轻敲了一下我的脑袋说,还差一大截呢,快过来看。叔公婆用清洗糯米的水洗了一遍手,然后把蒸笼里的米赶紧了一个食用簸箕里,接着用瓢不断从水缸舀水冲刷糯米,水是山泉水,叔公婆每一次舀水,水的哗啦声都格外清脆。冲洗几遍后,叔公婆用手探了探水温,沥透水,就出去了。我轻轻地凑上去又闻了闻,被冷水冲淋过的糯米,好像没有刚才的浓郁香气了。叔公婆再进来时,湿哒哒的手里拎了一个窄口宽腹的深棕色陶瓷坛。她把坛子放在糯米边,先用干净的毛巾擦干了手和坛壁的水渍,缓步走去厨房碗柜的角落里,从一个土罐子里拿出一袋用牛皮纸包了好几层的东西。她轻轻地打开,我探头去看,正要激动地问是什么。叔公婆做了一个“嘘”的动作,然后把牛皮纸里黄色粉末撒到了糯米上,然后开始用手缓慢地揉搓糯米。我看着糯米在她手下的揉搓,不禁咽了咽口水。那些浅黄色的粉末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我却听到他们在糯米里歇斯底里地吼叫着,直到炒得糯米已经精神振奋了,我才发现,叔公婆已经把他们都装到坛子里,密封了起来。这样就可以吃了吗?我问。叔公婆回答说,再等两天,正好你回去那天,我给你做醪糟蛋花汤,今早上你的好朋友小游正好下了两个蛋。
周末的早上,我还在被窝里,就闻到厨房叔公婆做的醪糟蛋花汤。我连外衣和鞋子都没有穿,就一个飞奔冲进了厨房。厨房里,叔公婆已经给我们做好了早饭,虽然我还闻到昨晚饭菜残留的鱼虾味儿,但是却在醪糟的气势下,败下阵来。小游在厨房咕咕地踱步,我看着它有些失落又像是有些央求我的眼神,倒让我有些舍不得吃了。叔公婆说,一碗酒酿一碗气,男娃吃了壮力气。快喝了吧。
我没有理小游,迫不及待地走过去,双手捧起碗,放到嘴边,稀里哗啦一口全喝完了。对于小朋友来说,没心没肺比起美食来是没有抗击能力的。小游,对不起我吃了你的蛋,但是,这醪糟真的好好吃。
叔公婆看着我吃完,乐呵呵地笑了,笑的像醪糟蛋花汤一样甜… …一样香… …
舌尖的记忆把我拉了回来,我正喝着自己试着做的甜酒酿醪糟。虽然味道的记忆并没有过去那么强烈,但是新的记忆更新了过去,也让醪糟在我的生命里,开始了新的旅程。
我相信记忆是如同生命一般可以被遗传的。
或许有一天,我的孩子的高考作文题目是《父亲的酒酿》,以上。
————————我是自己做酒釀分隔線
【作者介紹】
煜楊丨知遠工作坊 創始人
目前是註冊在世界針灸聯合學會的高級針灸師,註冊在英國Bach中心的職業花精諮商師,自然疗法课程讲师,注册于中國道醫研究院會員。奉行自然療法的踐行者,創立“FNH”療法,并運用針灸,花精,SRT協助近百位個案走向生命的平衡狀態。
聯繫方式
we c hat:zhiyuangzf
微博:@知远周煜杨
E_mail:cacbcy@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