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译序、目次、序言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第二&三章 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
说实在话,我看得非常烧脑,非常吃力,但还是有所收获。今天就把所看到的对我有用的拿出来写写。
输出,每天的输出文章没有输入的话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写作现在差不多一个月,写作是受兵哥启发的,我本来以前没有这个习惯,也看不起写作的人。
在我印象中,受家庭影响下,认为写作都是一些孤苦伶仃靠出书生存的老作。比如《外来媳妇本地郎》的老作就是靠写书挣钱,所以写书对我的印象不好,我很排斥写书的人。
经过三个星期的写文章,感受到自己确实每天所接触到的知识都是很零散的。保存不好就丢失。所以从此以后,看到好的文章先是保存后再筛选。
写书真的不容易,油尽灯枯的感觉。但是平时的谈话怎么谈,提炼出来的也不过只有一点点。
所以我,从今往后,都是沉浸在手机上的书中,只有这样才可以吸取更多。
言归正传。直接上易仁永澄的两张图
《如何阅读一本书》,被称为阅读界的圣经,任何懂得阅读价值的,第一篇的名字是《阅读的层次》,分四个不同难度层次,以分析阅读为核心,在分析阅读之前你要准备的相关事情。
阅读是态度和技术的组合,在技术方面包括很多,比如层次化的阅读技术、观察、记忆想象、分析、思考等等。
这一本书都在讲阅读技术,态度和技术整合在一起才是艺术,作者从多个角度来对比、衬托、映射这种态度,所谓的态度是什么呢,叫主动阅读,主动阅读的特点优势和重要性,主动阅读是对更好的一种期盼,是内心对自己成长渴望需求的直接反馈。
理解,一定是一个和思考有关的过程,任何一个去除思考的这种形式都没有办法增强理解力
①体验, 比如说自己去用“眼耳鼻舌身意”去整体体验一下。体验到了之后呢,会产生一些感受和认知,就会有一些想法
②思考,要做概念化和结构化。比如说你要不断的去抽象,我的这个感受是什么,我的这个感受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能和其他的什么样的思考体系去结合到一起去,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所以我们称之为:“思考”。这个过程绝对不能少,少了这一点不可能有理解。那么在这个归纳过程之后,我们要考虑的另外一件事情叫做应用和验证。就是说,我们这些道理,还要应用到其他的地方去验证,它其实在逻辑学上称之为演绎的过程。
体验,这个时候是没有任何想法的。眼观耳闻鼻嗅舍尝身触意想。作者为什么当时有这个思维方式,要知道当时的状况,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