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陷入梦境太深,梦溢出到现实的领域,终于造成梦的泛滥。
三岛由纪夫(1925-1970)是日本著名作家,怪异鬼才,“日本传统文学的骄子”,两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为该奖候选人。
日本著名比较文学研究家千叶宣一认为三岛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齐名,是20世纪四大代表作家之一。美国的日本文学研究权威唐纳德·金认为三岛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天才作家”。
三岛在文学上探索着多种的艺术道路,集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于一身,特别是采取日本古典主义与希腊古典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描写男性的生与死的美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各方公认的。在美学的追求上,三岛着力于对深层心理的挖掘,从隐微的颓唐中探求人性的真实。以生活为题材向艺术挑战,以肉体为本向精神挑战,这便是三岛作品的真正意义。
三岛主要代表作品有《金阁寺》、《潮骚》、《假面的告白》、《春雪》、《奔马》、《禁色》、《镜子之家》等。
故事梗概:
侯爵嫡子松枝清显与比他大两岁的伯爵千金绫仓聪子自小就是青梅竹马,为了沾染一点绫仓家世代的高雅之风,在清显幼时松枝侯爵便把他放到绫仓家寄养。清显极受作风高雅的聪子所宠爱,两人度过了平安喜乐的童年时期,唯一令清显所不喜的是,聪子总是故作老成,将自己作为孩子一样对待。
转眼到了大正元年,清显的美貌、高雅的姿势、优柔寡断的性格、缺少朴素的气质、疏懒怠惰的作风、富于幻想的天性、风度翩翩、年轻柔嫩、易受伤害的皮肤、梦幻般的长睫毛都无不呈现出这个十八岁少年的独一无二,除却身在法律之家的本多繁邦外,他并没有其他的朋友。而此时的聪子于清显,显然是爱慕对象和对抗劲敌的合成体。
一场误会让纠缠不清彼此牵制的两人背向了对方,直到天皇的敕许下来,清显终于坦诚地站在已是治典亲王未婚妻的聪子前,两人共同打破了高雅的禁忌,彼此依偎着度过有限的时间。然而聪子的意外怀孕结束了这一切,最终两人一个郁郁而终、一个削发为尼。
目前我接触到的《春雪》改编的影视资源有两版,一版是2005年上映的由行定勋导演的电影版本《春之雪》,时长150分钟;另一版则是2012年宝冢月组的小剧场音乐剧版本《春之雪》,时长130分钟。
两个版本形式不一,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略作比较,看看哪个版本更符合原著。
先来看看原著中对于松枝清显的描写:
清显的确美貌英俊。与其他侍童相比,平心而论,清显的俊美无疑出类拔萃。他的脸颊白里透红,眉宇间透着秀气,一双依然含带稚气的大眼睛,长长的眼睫毛,亮晶晶的黑眸流光闪耀。
清显的美貌、高雅的姿势、优柔寡断的性格、缺少朴素的气质、疏懒怠惰的作风、富于幻想的天性、风度翩翩、年轻柔嫩、易受伤害的皮肤、梦幻般的长睫毛……都无比温柔地不断背叛饭沼过去的期望。
正如同聪子把清显当作孩子一样对待,在某种程度上,清显的确是个孩子,湿漉漉的,有着青涩甜美味道的未成熟男青年,在扮相上宝冢版或许更胜一筹。25岁的妻夫木聪并没有表现出纤细柔软的男性形象,而极具少年感的明日海算是很令人满意的清显少爷。
有关聪子的描写:聪子以女人似乎没有的勇气一语道破那是不祥的狗的尸体,但是她天生的甜美清脆的声音、明白事情分量而恰到好处的开朗、真诚的坦率态度,都显示出无可挑剔的高雅。
聪子的鼻子如象牙雕的偶人那样端庄匀称,并没有高到给人冷峻的感觉,随着那一双缓慢流眄秋波的眼睛,她的侧面时而显得开朗时而显得阴郁。一般地说,秋波撩人是一种卑俗的动作,但在聪子绝非如此。在春天略显阴翳的阳光里,聪子轻盈地嫣然一笑,立刻用柔美的纤手娇媚地捂在嘴唇上。
她苗条婀娜的体态恍若一声弦乐的清音。本多惊讶地发现聪子态度勇敢,镇静自如。她穿着白色的西装,更增添一份刚强意志。
其实清显从不认为聪子仅仅是个漂亮的女人。尽管她不曾锋芒毕露地攻击,但总是绵里藏针、柔中有刚,而且不管清显的心情如何,矢志不移地爱着他。她绝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平静的对象存放在心里,如同自我本位地急切升起的朝阳,为了不让它那带着批判性的锐利光芒从缝隙里照射进来,清显一直严严实实地关闭自己的心扉。
两个版本的聪子都美极,结子姐姐的聪子完全符合日式古典美人的一切标准,而宝冢版的聪子在性格塑造和表现力上都十分出色,真真正正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女子。(眼影是由于为了现场观众更加清楚~)
不过,对比下来,大多数观众并不买影版《春之雪》的账,即使影版的两位卡司如此强大也没能挽回口碑。两个多小时的时长竟没有宝冢版130分钟来的细致,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问题。
影版过度依赖长镜头
导演行定勋的名字多次出现在岩井俊二电影的副导演位置上,影片一开始观众就能感受到属于东瀛特色的缓慢感。不过敏感的观众一眼就能发现本片与大多日本电影的不同,有别于大多数日本影视作品所采用的“曝光问题式”的低饱和度影调,本片采用了很奇特的偏黄绿调,个人观感不是很好。其次就是长镜头的滥用造成的节奏过于缓慢,并不是说缓慢是一个无法容忍的问题,比如开头一段移动镜头用的十分巧妙。2分多的移动镜头,交代男女主人公人物关系,又通过空间层次对两代人的情感诉求进行划分,之后影片片名出现。但人物动作行为设置的缓慢感与大量的长镜头相融合,就不能很好的引导观众走进接连的情节里。
影版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偏离原著
清显那令人难以理解的自尊心和不成熟的心态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放在当今社会,我们有一个很适当的词去形容清显——“中二”,在影版中清显的残忍和冷漠更多于柔软与傲娇,令人无法产生共情,两版聪子对比下来也是,宝冢版聪子的性格塑造更加多层次,不过这也得益于音乐剧特殊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多视角和唱词丰富心理描写。当然,这主要是剧作家的问题,影版的时间分配与原著不太一样,在故事过半时还剩下大约80分钟的时间,而从情节上看,前半部分更加紧凑,更需要时间和镜头去描绘。大篇幅的拍摄出每一次两人偷偷约会的镜头,在情感递进和情节衔接上真的是有意义的吗?
影版对情节的改变超出部分观众可接受范围
首先是经典的黑狗落水,原著写到“清显的自负心受到伤害。聪子以女人似乎没有的勇气一语道破那是不祥的狗的尸体”,当看到黑狗的尸体时,清显虽然知道但并没有挑明那是什么东西,而聪子则天真又毫不失礼地说了出来。在影版中,清显说出了这句话,而聪子更是直接大胆的伸出手去摸黑狗。第一感觉就是这是古典美人、大家闺秀能如此平淡做出来的事情吗?放到今天,一般的女孩子也不会直接去触摸狗的尸体,自然也不会认为这是一件得体的事。
清显梦中的白棺,里面装的是他自己。在影版改编中分成了两次梦境,第一次白棺里的人是聪子,第二次清显伸出手去触摸,一转眼发现聪子的脸变成了自己的。
第三点是删去重要人物/线索。 读过原著的朋友们都知道,清显身边的下人饭沼是不可或缺的情节线,是清显不喜欢的那一类人,但他又巧妙的控制了饭沼,使其成为自己人,也隐晦的通过这一条线暗示父亲饭沼所喜欢的女仆有所关系的信息。
在影版《春之雪》中,清显的朋友本多繁邦似乎是个老好人,他不断地劝解清显,讨论清显的恋情并帮助清显幽会,真是好朋友的优秀代表。然而原著中清显和本多的友情是逐渐加深的,他们的相处模式也很特别。
他的那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看着本多。朋友知道自己的傲慢,这没什么羞耻的,可怕的是知道自己的苦恼。
他明白,如果现在对本多推心置腹地道出真情,本多就会毫不客气地闯进他的心里。而清显绝不允许任何人这样做,他恐怕会立刻失去这惟一的朋友。
然而,本多立刻看穿清显的心事。为了继续保持他们的朋友关系,必须舍弃粗俗的友情,不应该在刚刚涂好油漆的墙壁上不慎留下自己的手印。必要的时候,甚至对朋友经受临终的痛苦般的折磨也要视而不见,尤其这是一种隐藏才能变成高雅的特殊的痛苦的时候。 这种时候,清显的眼睛充满一种真切的恳求。本多甚至喜欢他的这种目光。这是希望把一切都停泊在暧昧的美丽岸边的目光……。
在这种濒临破裂的冷酷状态里,当友谊处在一种交易的无情对峙中,清显才变成恳求者,而本多成为审美的欣赏者。这才是两个人心照不宣地期望的状态,是别人称呼他们两人的友谊的真正本质。
而本多个性中想要参与历史洪流的刚毅性格却丝毫没有展现,颇有一种衬托绿叶之感。
与本多相关的还有一点,是本多所旁听的一场裁判。这场裁判也暗示着男女主人公无可避免的命运,宝冢版则用短暂的一人两角完美展现。与之相似的巧妙改编还有一处,在帝国剧场观剧时,原著中的歌舞伎变成了卡门,一瞬间,台上的三角关系和台下的三角关系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对撞,重重叠叠,感官上比较愉悦。
最后想介绍一下宝冢版本的《春之雪》,当时的月组成员明日海里奥和咲妃miyu分别饰演松枝清显与绫仓聪子,作为一个很有质量的小剧场,灯光、舞美都相当令人满意。其中明日海里奥目前为花组TOP,是现任五组TOP中任期最长的一位;咲妃miyu后组替到雪组担任首席娘役,2017年与首席男役早雾圣奈共退,目前作为演员仍在音乐剧、影视剧领域内活跃着;饰演本多繁邦的珠城辽目前担任月组TOP,近期上演的死神阁下也十分有魅力,欢迎大家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