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总以为自己装的很成熟,就真的长大了,想来有点儿好笑。
那么现在呢?真的长大了吗?可能需要用一生来长大吧。
从前很不屑看名著,各国的都喜欢不起来,不喜欢所有流行的东西,可能这样看上去“与众不同”吧,到头来发现这就是和自己别扭着。不喜欢名著,其实也有一层原因是读不懂,突然有一天好像能懂了——突然有一天想要主动读一读鲁迅;突然发现懂了老舍的文字;突然间好像懂了人间沧桑,懂了爸妈曾经的无奈,懂了。。。。。。
但依然不能懂得我的价值,我存在的意义,可能这个问题会伴随我的一生,又或许在下一个阶段,我突然就能悟了吧。
我不擅长表达,很不擅长的那种,有可能是家族遗传吧,又或许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听众,慢慢的就不表达了,再然后,就表达不出了,包括哭,想不起来上次放声大哭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只记得小时候的我其实很爱哭,可是大多数时候都是默默流泪的那种。哭出声的那种,忘记了步骤,再也记不起来了。直到现在,即便再难过、再痛,也没办法哭出声来,不会了。
哭是学不会了,但开始慢慢学着道歉,学着宽容,学着读懂父母。道歉并不意味着低头,道歉只是为了做更真实的自己,道歉也是为了更清楚的看到自己,不再试图找借口,不再想要逃避。宽容也不是意味着退让,不是无条件的接纳,而是真的懂了对方所有行为背后的情绪。
从前的自己很自不量力,总为一点点所谓的成绩就沾沾自喜,以为只要想做就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可是当时不懂成功的真正意义,成功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我总是想的很大,但做到的却很小。还记得看到妈妈为了几块钱和人讨价还价很久时,天真的想着总有一天我不但不会和人还价,还要给人加价,而到今天,我最多做到了不讲价,并不是我不差钱,而是我不会“还价”这项技能。
不擅长表达的我总以为只要默默做着一些事情,总有一天可以带着父母飞,结果,不但自己没有飞起来,还失去了很多很多。好像在哪里见过的,长大的过程就是失去的过程,那么我得到些什么呢?父母年迈,我却远在他乡,即便没有疫情的时候,我也做不到“常回家看看”,而他们却没有怨言默默支持。
年少时总想要离家,越远越好,当时自是没错,不离家怎能看到这广阔天地;现在不知道想要去哪里,“家”已回不去,却不知道哪里才是家。想要安静下来,慢慢的走下去,不知道还能不能实现,也不知道是否都还来得及。
最好的状态不应该只展现给外人,应该更关注家人的情绪,因为有一天你会发现,老去的父母对你越来越小心翼翼,这种“懂事儿”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已经养成,很难改掉了。
不知道别人怎样,总感觉自己很别扭,总是做些不合时宜的事情,上学的时候总想要快些毕业,快毕业了又希望时间慢些,没工作时找工作找得焦虑,工作了又想要退休,但又希望时间慢点儿,总之,永远不知道顺着时间来,总想要逆其道而行。不知道会不会有顺过来那一天。
我纠结的想要疯掉了,可是时间不允许我发疯,虽然不知道有没有“成功”那天,但还是要去做的,不管大小都是要做的。既然懂了一些事情,那就争取懂的更多一些。反正是不能回头了,但是“反内卷”还是可以有的,比如说我已经不把目标定的那么大了,一个亿什么的就算了。可以安安静静,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陪我爱的人吃每一顿饭,学着好好表达自己,争取不再别扭度日,或许还是可以实现的。
看过世间喧嚣之后,再坐下来,看云卷云舒,比起从未经世俗洗礼,带着不甘,数日出日落,想来也是好的吧。当然,最幸福的还是从最初就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一心往之的,闪闪发光也好,平平庸庸也罢,总是会发自内心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