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闻出走30年的远房亲戚回来迁户口,所有的亲戚都很惊讶。30年没有给家人联系一次,所有人都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我很纳闷,他为何做到这般绝情?
他有兄弟三个,三人中他最老实,不善言语,父亲担忧他的未来,或者说有些对他恨铁不成钢,于是便经常打骂指责,以为这样可以促使他上进、改变。小时候的他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等到成年以后,便逃之夭夭。走之后,没有回一次家,没有和家人联系过一次,就连他的父亲去世他也不知。
当我知道了原因,我很佩服他的勇力,他得有多失望才会如此决绝,以至于要逃离家乡的一切,也要成为自己。
这件事让我深思,什么样的父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养育一个孩子难道只是为了传宗接代,抑或是为了养老?是为了心灵的寄托?或是为了让他成为下一个你?
1.孩子为什么不开心
一朋友给我讲起一件小事,他公公做的早饭,儿子不喜欢不想吃,公公坚持让儿子吃,表示你不吃会影响身体健康,再说倒掉也浪费,儿子坚持不吃并和公公吵了起来。老公在旁边看不过去,指责儿子说,“爷爷辛苦给你做了早饭,你还挑来挑去?竟然还敢给爷爷顶嘴,你怎么这么不孝顺?”儿子委屈的说:“为什么你们大人做自己喜欢吃的,却要逼我吃不喜欢的食物?”
一件小事,公公投射儿子浪费,老公指责儿子不孝顺,孩子百口莫辩。他没有做什么,只是表明了自己不喜欢吃这种食物而已。
谁对谁错,没有对错,只是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只是大家都没有看到真实的对方,给的不是孩子想要的。
著名心理学家李雪,称这种行为是吸食能量,表示当你想要去跟孩子说话,不说就憋得难受,说完的结果却是,你爽了,孩子变得不高兴,身体紧缩起来,这就是在吸食孩子的能量。
2.看见不开心的原因
在《当你看得见自己,爱才能看见你》作者罗近月写道,她坐月子时,非常想吃一家和老公谈恋爱时吃的包子,包子铺很远,要穿过大半个城市,她和老公说了很久,老公才同意明天一早给她买。等到第二天早上,她妈妈已经买好了包子放在餐桌上。可惜不是她想吃的那一家。她吃吧,不是她想吃的那一家。不吃吧,妈妈说,不是都是包子吗?有什么差别?我都给你买回来了。
你有一天想吃梨,妈妈给你一个苹果,你是吃还是不吃?吃吧,你并不想吃苹果。不吃吧,妈妈已经给你削好了。吃不吃对你来说都不舒服,但是你却不知道为什么?我妈对我这么好,我为什么还不舒服?
过年回老家,我穿了一件裙子,我妈说:“你都两个孩子的人了,还穿什么裙子?”我说:“为什么我有两个孩子就不能穿裙子,我穿裙子是为了自己好看。”妈妈说:“回老家了,要穿得朴素些,免得老家的人说三道四。”我说:“我才不管他们呢,我自己穿着舒服就行了。”妈妈还是坚持她的意见,我坚持我的观点。说下去的结果,两个人都不开心,我只能说起别的话题,来转移我俩的谈话。
当然我不否认我妈妈的好意和对我的爱,但这件事让我不舒服。没有学心理学以前,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舒服?我明明知道我妈妈是为我好,可是为什么我不舒服?我以为是我的问题。现在我学了心理学,我知道了我不舒服的原因,这件事不是我的错,是我妈妈非要把她的观念强加给我,让我接受和她一样的想法。
我看见了不舒服的原因,理解妈妈,接纳自己,从而把自己从这种剧情里解救出来。
3.不开心的来源
小时候,我吃饭特别慢,吃饱了就不想多吃一口,所以我的碗里总有剩饭。我妈总会端起碗,递到我的嘴边,劝我喝掉最后两口。有时我坚持不吃,我妈一边倒饭一边会唠叨我浪费粮食。我只能沉默为对。
直到我有了孩子,当了妈妈,有一天,我逼我的孩子去吃剩下的那点饭。我孩子不吃,我们俩吵了一架。
吵过几次之后,我反思自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妈妈教育我的方式,和我教育我孩子的方式,竟然如此的一致。
这么多年,我妈妈小时候给我纠正的不留剩饭的毛病,我现在依然没有改变,而且影响到我以同样的方式去改变我的孩子。
一点剩饭,明明吃多了,胃不舒服,为什么非要吃呢?为什么倒掉一点饭,就要上升到浪费粮食的问题?
父辈体验过缺衣少吃的年代,他们更懂得珍惜粮食。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缺少吃喝的年代,不能体会父母的感受,所以没有父母做的那般珍惜食物。孩子们的时代,拥有了挑选自己喜欢食物的条件,我们却要用自己的体验感受去要求他们,和我们一样。
出发点都是爱,可是结果却是两个人都不开心,甚至有点闹心。
《曾奇峰的心理课》曾奇峰指出,这种行为是父母与孩子情感隔离的方式之一,也许你自己在童年时被父母这样对待过,你爱你的孩子,所以你也想你的孩子尝尝你童年的味道,你想把他变成能够很好地理解你的人。共享经验是爱的表现,其实也包括共享痛苦的经验。
4.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孩子
武志红说,我很喜欢一个说法:别人的真理,必须经由你身体的检验,才能成为你的真理。
父母和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的真理想强加于孩子,孩子不要,于是有了矛盾。父母的感觉不是孩子的感受,父母没有看到真实的孩子,或者看到了并不接纳,结果是两个人都不开心。
人无完人,我们都是有缺点的人,正是这些缺点,成就了我们与他人的不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我们会活得越来越轻松。
前几天无意看到以前给孩子拍的视频,看完几个视频之后,我不忍再看。那几年因为两个孩子小,没有太多独处的时间,自己是很压抑的,自己不开心,会因为孩子一点小事而对他们发脾气,看到孩子小心翼翼的样子,自己很愧疚。
一个陪伴他的妈妈是压抑的,家庭氛围不好,所有的投射会由家庭最小的孩子来承担,因为成人有解决的办法,孩子没有。
正是因为这些痛苦的经验,让我的人生出现了裂缝,促使我去改变,去学习,才让光照了进来。通过学习,提升了自己,自己成为了自己最想要成为的自己,虽然我们偶尔还会吵架,但我看到了那个坚持自己的小孩,而不是给我顶嘴,不孝顺的小孩。
比起听话的孩子,我更喜欢这个有活力,坚持自我,和我吵架的孩子。
一个听话的孩子,也许省心,但远不如一个有主见的孩子,来的让人放心。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独立而健全的人,成为他自己,而不是给自己培养个影子和傀儡。
蔡康永说:“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给他们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
有个说一个人开始老的标志,是从不愿意学习新事物开始。如果三十岁年前,亲戚的父亲愿意学习并改变,他的孩子不会背井离乡几十年,错失许多相互陪伴的时光,给彼此的人生造成这么大的遗憾。
对每一个人来说,成长都是终身的事情,父母也不是生来就会当父母的,通过学习成就自己,滋养亲子关系。你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孩子成为了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