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在消化内科轮转时的一个小小经历。这是一个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的过程。该患者主因发现左下腹包块3天入院,住院的目的就是为了做超声引导下包块的穿刺活检。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病人在超声下的病灶。经过超声科的探查,这个包块的确是淋巴结,形态如下图所示:
既然如此,接下来的计划便是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穿刺针的位置如下图图中箭头所示:
一般来说,我们都不会在穿刺淋巴结的方面有什么疑问。既然这么大一个淋巴结,当然穿刺哪里都可以啦。然而,第二天下午的病理活检结果却让我们大失所望——“【淋巴结穿刺标本】(左侧髂血管旁)凝固性坏死组织,其中隐约可见小圆形细胞轮廓和出血,建议复查(注:凝固性坏死组织,可能为肿瘤性组织,建议复查)”。
我带教老师是个非常认真和执着的人。她仔细想了想,想到刚好第二天是超声科主任做超声,决定让主任再帮忙探探那个淋巴结,指导一下穿刺的位置。这天主任做超声的时候,我们俩都跟着去看了,并跟主任说了一下上次穿刺的病理结果。主任做的时候同时查看了病灶的血流状态,如下图所示:
主任说,之前穿刺的位置在淋巴结的周边,这里是没有什么血流的,如果考虑是肿瘤,那么没有血供的地方当然可能是坏死了,而这个地方(蓝色部位)血流丰富,就穿这里吧。我们一拍脑门:“对啊,既然考虑有肿瘤的可能性,那么穿刺血流丰富部位的病灶,当然更有可能穿到肿瘤细胞!”
于是,我们又给病人安排了第二次穿刺活检,穿刺针位置如下图箭头所示:
这次穿刺出的病理活检结果恰恰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纤维组织内查见淋巴细胞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其间散在分布大细胞,有异型,可见核分裂象,小血管增生。【淋巴结穿刺活检标本】(左侧髂血管旁)淋巴细胞增生伴部分细胞异型,建议试做免疫组化协助诊断”。进一步做免疫组化之后,结果显示:“综合免疫组化结果分析,首选CD56(+)外周T细胞淋巴瘤。注:穿刺小组织,无法完全排除在其他肿瘤细胞内EBV(+),故仍需鉴别NK/T细胞淋巴瘤”。
以上这次淋巴结穿刺的经历让我感慨颇多,我不禁想借用《爱情买卖》这首俗歌里的一句歌词来高声呼喊:“活检不是你想做,想做就能做!”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超声引导下穿刺,里面也蕴含了几个重要的字眼:“经验和判断”。第一次穿刺部位的确定是由其他超声科医生来做的,或许他们的所想也如我之前一样吧:“病灶那么大,随便穿哪里不是都一样?”但结果则不然。在第二次穿刺之前,我们充分考虑了病灶的具体血流情况,所以最终拿到了确定的病理结果,避免了病人再次进行穿刺的可能。
你看,临床上的细节多么重要。充分的思考,对疾病的诊断是极其有利的。
另外有一个小插曲。这是我去年在消化科的一个经历,那为什么我会突然想到把它拿出来写一写呢?因为我现在在血液科轮转,刚好看到这个病人正在血液科规律化疗。一年过去,估计他已经把我忘记了。不过,感谢有这个小经历,让我还记得他。看到原先管过的病人,现在情况不错,我挺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