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易力生对句之六十三
对联一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古出句)
九尺寺绫,截出一绫四尺一(易力生原创对句)
注1:
据说王安石曾一次出了三个出句让苏东坡对。第一句是“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那一年闰八月,正月和腊月都有立春。第二句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出苏州金阊门至虎丘,这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中间有一个叫半塘的地方,苏东坡曾路过此地。第三句是“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江苏镇江古名铁瓮城,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苏东坡也游览过。
苏东坡调京师时途中游览了一个叫九溪蛮洞的地方,触动灵感对出了三联中的一联:“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注2:
浙江杭州有"丝绸之府"之称。早在春秋时代,"劝农桑"为越王勾践国策之一。至唐、宋,绍兴越罗、尼罗、寺绫,已驰誉各地。《越游便览》载:"绍兴西北华舍,为绸机荟萃之区,亦即绸市集中之地,出品为纺绸、线春。下坊桥则多织花素贡缎,质细而韧,物品优良,行销全国及南洋各埠,厥数颇钜。"杭州的良渚出土了距今四千七百年的丝织物,唐代白居易有"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旧时清河坊绸庄鳞次栉比。
庄绰,字季裕,惠安县人,生卒年均不祥,约北宋末前后在世,约卒于南宋绍兴十三年至十九年(1143-1149年),著《鸡肋篇》称:"越州尼皆善织,谓之寺绫寺绣名著天下"、“越州尼皆善织,谓之‘寺绫’者,乃北方‘隔织’耳,名著天下。”说明当时南宋时期的绍兴寺院、尼庵亦从事丝织手绣之业。
注3:
“九尺寺绫,截出一绫四尺一”意为:从九尺长的寺绫上面截出四尺一寸长的一截。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意为:把七里长的山塘走了一半正好走了三里半。
“九尺……一……四尺一”对“七里……半……三里半”为数量(长度)+数+数量(长度)对数量(长度)+数+数量(长度)。
“四尺一”为四尺零一寸,“三里半”为三里零半里。
“三里半”为“七里”的一半,但七里山塘的七里及半塘的三里半未必精确。
“四尺一”虽不是九尺的一半,但也接近九尺的一半。
“寺……四”对“山……三”。
“山”及“三”为近音字。
“寺”及“四”为同音字。
“寺”对“山”。
“绫”对“塘”。
“绫”虽小,但寺绫很有名。
“塘”虽普通,但七里山塘很有名。
寺绫在越州(今 绍兴)。
七里山塘在苏州。
“寺绫”对“山塘”
“截出”对“行到”。
“一绫”对“半塘”。
左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左通右告
鄙文异想横生,诚请关注。鄙文为原创,首发在简书,欢迎分享,如有转载,须注明鄙文出处及鄙人笔名。推荐应用百度或360搜索“易力生对句”及对联知识,培养对联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