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高一五班孩子们的作文,题目是《谈最遥远的距离》,小小的人儿们,心思还真不少。他们对最遥远距离的理解千奇百怪。
我细细回忆,很想知道09年高一的我会怎么写这篇文章?那时候的我应该也听过泰戈尔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不过,那时候的我估计不会在文章里明目张胆地这么写。最多也就是像这些孩子们一样,只是写写现实里友情的无奈,爱情的缥缈还有亲情的实在。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顾城说“你一会看云,一会看我,你看云时很近,看我时很远。”这种距离该叫身在咫尺,心在天涯。
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孩子们作文里普遍认同的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心与心之间虽只隔着两层肚皮,但有时候却好似隔着万水千山。“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不是真的存在呢?到目前我还说不清楚。
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还是爱你在心口难开?我思考又思考,有种想不出来不罢休的冲动。
苏轼的《江城子》写得哀婉缠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不是最遥远的距离?好像也不是,生与死距离的遥远已经被泰戈尔否定了。
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站在老师的位置,我想大概就是:你是我的学生,我是你的老师,我请你回答问题,你却以为我是想让你当众出丑。这样想是因为今天上课时我从一个男孩子的眼神里看出了深深地抵触情绪。虽只是实习,还是觉得自己很失败。
最遥远的距离应该是相对的吧,你与我有关,所以我才会从你的表现里体会到“距离”,这种距离有时远,有时近。
在我想啊想却无解后,我接着看剩下的作文,有个小孩说: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最遥远的距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路是用脚走出来的,迈开大步向前走,一切都近在咫尺。
脑袋突然有些清醒,我怀疑自己对刚才问题的思考又钻牛角尖了。小孩的意思我理解,大概就是,与其坐在那里妄想猜测,还不如冲过去问个明白。这点像我小时候的性格。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如果你是个心有千千结的家伙,那这种距离估计很难消逝。但反过来很多美的事物美在朦胧和猜测。也许心有千千结的你很享受这种朦胧美也说不定。
像读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他想表达啥?很朦胧吧。哈哈……我只能解释出典故,真实的意蕴也许只有作者自己清楚。
好吧,说了这么多,现在我反问,你觉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