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问题,有的人在思考如何不改变前提地去解决,有的人在思考如何去改变这个前提。
思考源于主体对意向信息的加工。人之思考是自己心智对信息内容的加工过程,任何思考的进行都是在联想——连锁反映中进行的推理与演算——信息内容的加工。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大部分行为都来自于不假思索的程序反应,比如起床洗漱、吃早餐、和同事打招呼。但当我们遇到新情况,这些程序就会难以适应。这时就需要我们发挥创意,“好好思考”——进行创意思考。
人类将人之思维活动内在“程式”的运作方式,称之为:思考方法。创意思考法一般说的是“水平思考法”,开篇中提到的“改变前提”就是这种思考法下的一个表现。它主要是右脑思考,注重即兴发挥和低概率事件,又称“跳出盒子”思考。
影视剧中有不少利用这种思考法展现人物聪慧的案例,比如抽纸条决生死,但两张纸上写的都是死,于是吃下一张,如此死就成了生。
面对问题,分析问题,我们一般会采用两种思维模式:聚合式思维、发散性思维。集中精力思考一个点时就是聚合思维,思考多种不同解决方案时就是发散性思维。毫无疑问,两种思维方式对我们都有很大帮助。但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只习惯使用聚合思维,且不自觉地排斥发散性思维。
那么,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又该怎样调动左右脑来让我们的思考成果更显著呢?
相信大家现在对“裂脑理论”早已不陌生——人分左右两个半脑——左脑擅长分析,右脑擅长创意。在所有习惯用右手的人中,95%都是用左脑在进行分析,用右脑在进行创意。而“左撇子”则刚好相反。
那么该如何把分析和创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左右两个半脑的功能呢?——思维导图,或者说是思维导图式的思考方式。具体如何建立和使用思维导图,随后会专门进行讲解。请有兴趣的朋友多多关注。
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思考工具,对我们同时启动两个半脑、发掘一个个解决问题的点子有显著帮助。但如何保护这些“点子”呢?
不敢怀疑显而易见的事、急于评判新点子、害怕自己看上去像个傻瓜,这三个点子杀手对点子冷酷无情,但却往往被我们忽略,以致于我们常常纵容它们滥杀无辜。
接受现状其实是对创造力的极大扼杀,我们要学会怀疑“这个很正常的事”。同时在进行创意思考的时候,不论点子好坏都可以提出来,不要急于评判,不要去否定。而这两种行为之所以不被人们重视,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稳妥为主,害怕出头犯错被嘲笑像个傻瓜。
人们经常会因为漠然、轻率以及不安全感而去排斥一些新的发现和文学艺术风格,大多数情况下,拒绝一个有点风险但可能成功的点子,要比接受这个点子容易的多,比如毕加索和梵高的画作,生前被人鄙视。而一旦一个点子被束之高阁,我们就会很快把它抛到脑后,下一次便难免再次重蹈覆辙,比如已经有了梵高的先例,但人们对于毕加索的画作仍然抱有戒心。
学会思考,就是学会采用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创意思考;学会好好思考,就是在遇到问题时,通过尝试改变前提或结果去重新定义问题。
思考是为了决策,好的思考带来优质的决策方案。那么在一番“好思考”之后,如何去做决策呢?请关注——如何做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