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na是家中唯一的孩子,爸爸是中东人,妈妈是美国人。
居住在中东,她从小就经历了政治动荡——她目击过汽车炸弹袭击、游行抗议、静坐示威。她的人生初期,充满了压力与恐惧。
然而对她来说最可怕的,是她的父亲。
从7岁起, Dianna就发现父亲对待母亲的方式有问题。
“我不喜欢他这么对妈妈。” Dianna说,“他对妈妈就像对奴隶:控制她的出门次数,朝她大喊大叫、辱骂她,对她极其冷漠。”
Dianna试图维护妈妈,这引起了爸爸的极度不满。她越有自己的思想,父亲就对她越愤怒。父亲开始对她进行语言侮辱,他经常骂她“婊子、疯子、妓女、荡妇、愚蠢......”以及其他的侮辱性语言。
这些辱骂没道理可言,Dianna根本不知道什么行为会惹怒父亲。
“他对我的侮辱会持续好几个小时,他会控诉我的一切——成绩不好、表现不好、对他不好。”
“每次他对我辱骂以后,就会变得特别好,非常溺爱我。甚至向我道歉,请求原谅。”他甚至会声称,“没有人会像我一样爱你。”这让Dianna困惑不已。
Dianna常被朋友和亲戚们称为“小公主”,因为她常被大量的礼物和丰盛的晚餐所包围,但她收到的每一件礼物,都代表着她曾经遭遇的虐待和痛苦。
就像Dianna描述的:“家里就像是战场,我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会再次爆发。”
她试着和父亲好好聊聊,但完全行不通。“和他沟通,就像是和一堵墙说话。”她根本无法通过和平的交谈,来避免虐待的发生。
她小心翼翼地说话,希望不会惹到父亲,但最终都是失败的。她常常因为这种无端地莫名的不可预测的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徘徊在自杀的边缘。
Dianna上大学,开始了独立的生活,父亲却加剧了对她的控制。他会时不时地打电话给她,在电话里冲她发怒,有时候一天五六个电话,只要有一次没接,他就会非常愤怒。Dianna终日惶恐、惴惴不安。
Dianna和妈妈终于费尽周折离开中东,逃离父亲,定居美国。
而在外人眼中,父亲是一个有魅力的、风趣的、友善的人。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在私人场合和公共场合的表现截然不同。
心理分析:
一、父亲对女儿的极度贬损和极度溺爱是两种极端的方式:极好和极坏。他在成长过程中也被极好和极坏的两种极端方式对待(中东深受宗教的影响,请参考阅读我的另两篇文章:我会堕入阿鼻地狱吗?----认识边缘型人格障碍之3以及我会堕入阿鼻地狱?----认识边缘型人格障碍之3之续篇),他无意识地复制了这种模式。一个孩子被怎样对待,他就会无意识地怎样对待别人。
二、当他极度恶劣地对待女儿以后,又会产生一种想要补偿的心理,对女儿表现出极度的溺爱和讨好,以消除他的内疚。
三、这个男人对于妻女的非同寻常的控制,是源于他自身为避免遭到真正或想象的遗弃而疯狂努力,不让妻女离开他。
四、紧张且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在对他人的过度理想化和过度贬损之间反复。在他的意识中,女儿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所以他有时过度地贬损她、有时又过度地溺爱她。其实,在他的内心,住着天使和魔鬼,这是他的一种投射。
五、边缘型人格障碍者很擅长伪装,在外人面前是天使、在亲密关系中是魔鬼。他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情绪感受极其不稳定,不需要任何的事实依据、背离客观现实,全凭他的想象。
六、缺乏持续的自我同一性:自我形象和自我感觉不稳定。有时很自负、有时很自卑,自卑被过度的自负掩饰,自卑掩藏在过度的自负背后。
七、女儿越有自己的思想,父亲就越愤怒。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者而言,他生命中的人是被他“物化”的,你不能有自己的思维,你只能像一个木偶一样被他支配,被他控制,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安全感,你有思维,他就丧失了安全感。他的内心是极弱小的、极缺乏安全感的、极恐惧被抛弃的、极可怜的。
八、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缺乏自我觉察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欠缺主动求助的动机,心灵疗愈和心理成长的可能性小。和他们亲近的人伤痕累累、痛苦不堪。但他身边的人可以寻求心理援助,咨询师可以指导她怎样和这样的人相处,减少伤害和痛苦。
公众号:tmyxlx,全部是原创,基本上源自于真实的咨询案例,具有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如有困惑,请发信息到公众号后台,48小时内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