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崇尚以乐观、豁达、逍遥的心态来渡过人的一生,《庄子》则更被誉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整部书都借由一个个小故事,隐喻深奥的人生哲理,也因以故事隐喻的方式得以幸存,至今闪烁着智慧之光。《正是时候读庄子》是对《庄子 》一书全新的理解和阐述,作者蔡壁名,台大中文系博士,教授《庄子》19年,书香世家一路顺遂,但感叹这么顺利的人生真是无法体会《庄子》的精髓。突然被查出癌症三期,在治疗期间好几次因病痛生无可恋,想要放弃。可一转念,这不是《庄子》的精髓之处吗:在逆境中更好的修炼自己。作者发现读《庄子》不仅可以让自己不死,还能让自己更好的活下去。和其他阐述《庄子》同类书籍比,南怀瑾的《庄子》偏学术,于丹的《庄子》偏鸡汤,而蔡壁名的《正是时候读庄子》则是一本用生命来书写,有温度的书。《正》提炼了一套人人都能学会的身心疗愈术,我们的心可以不止烦、乱、伤,还可以自由飞翔。原来送给亲人最好的礼物,是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一个人,没有等待
如今物质丰富、医学昌明,但得抑郁、心理疾病的人却越来越多。为什么我们会不开心?几千年前的庄子早就悟出了这一切,因为我们一直在向外索取。金钱、名利、地位、荣誉……,而且永远不知足。得到了,暂时先开心一下。但没过多久又想要更多,开始担心、焦虑、恐惧起来,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人终其一生,都困在了自己编织的牢笼里,作茧自缚无法自由。
宋荣子做到了不追求外在的一切,心中有一把尺丈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在乎外界的眼光,专心做自己。列子不用行走,就可以乘风破浪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非常的厉害,但他需要等那阵载他的风出现。
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for death.《逍遥游》中“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告诉我们其实可以做到:一个人,没有等待。我们不需要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只要按住自己的内心。内心平静了,不管顺境、逆境,都可以承受。最后做到,心不随境转,镜随心转。
你是自由的,我也是
一阵风吹过,不一样的树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是天地之声。那这天地之声是谁发出的?是风吗?不,是树!一个信息过来,不同的人得出了不一样的观点,引发了不同的情绪和感受?这情绪是谁引起的?是信息吗?不,是人自己!风停了,声音就没有了,天地又恢复了平静。但人呢,之前拨乱你心弦的思绪,停了吗?
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A是激发事件,B是信念,C是后果。触发我们情绪C,其实不是A,而是B导致的。如果想要调节和改变我们的情绪C,要从B信念上入手,因为A已经是事实,无法改变了。就像庄子的故事隐喻中:风是突发事件,树是我们的信念,声是后果。想发出什么声音,完全可以自己做主,而不让我们的心受伤。
《齐物论》中“厉风济而则众窍为虚”,则进一步告诉我们要向自然学习:风过声停,事过心止。面对外界伤心、烦心的事,要学会放下:面对它——接受它——忘记它。著名心理学实验粉红色大象中,当人们越是想刻意去逃避和忘记一些东西,反而会因太强调忘记而记住,所以第一步要面对。第二步,如果有伤心、烦心、难过的事,那就接受它吧。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说过,其实所有的挫折和困难都是一份未经包装,却是精心为你准备的礼物。去临近它,你会发现是一份宝贵的经历和收获。最后,我们要学会放下。不要与不开心的人、事、物有过多的纠缠,不要做无畏的内耗,人生应该花费在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上。
深情而不滞于情
人生在世两大情感困惑不可避免,那就是:生离和死别。如果把死别当做是不灭的火种可以继续传递下去,还有机会可以相见,那生离则是多数人过不去的坎。
想一想你和最好朋友、同事、家人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是相互依赖、占有,和物件的关系一样,还是可以相互扶持、关爱,像两条水中的鱼,既能相逢相爱,也能各自悠游、放手成全。如果是后者,那恭喜你,做到了深情而不滞于情。
《养生主》告诉我们:相濡以沫,也能相忘于江湖。人世间的聚散离合,与白天黑夜、春夏秋冬自然规律一样,试着以接受昼夜与四季更替的心情,去对待情感的变局与离散,就能慢慢放下心中的执念。
读了《庄子》,才晓得照顾好自己的心灵和身体可以是人生的目的,不断强化身心的途径,使我们在任何处境中,都能安然不伤,得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