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讲了,我们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因为脑子不行啊!思维导图又是什么?脑子的脑子吧,哈哈!好了,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咋用思维导图吧!
大脑是个好东西,但是,我们要认清它!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从文章或者书本里搜集一些我们需要的信息;但是,得到的信息往往是太多,太杂了,但我们又急着用,还要用重点的,你说咋整?没事,有搜集型导图在!
那问题又来了,我好不容易搜集到的信息,过一段时间容易忘,但还要用,咋整?
整理型导图静静地走到你旁边,拍了拍你的肩膀,说"别怕,有哥在",哈哈!
用搜集型导图来搜集关键信息
很简单的,任何复杂的表象之下,总会存在一个不可违背或者删除的逻辑基点!同样的,把一本书不重要的80%表象给剔除掉,剩下的,就是重要的20%结构,即"关键词"和"关键问题"!
关键词和关键问题作为一个基本的结构,就像是磁铁一样,抓住它们,你就可以很快的吸出信息沙子里的铁砂,即有用信息!
好了,好了,不扯了,看具体的方法论吧,实用些!
1.用关键词,确认主干
2.用关键问题引导主干的分化方向
3.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细分分枝(关键问题可重,可露,以具体内容为准)
把上边的都掌握了,还不够,你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需要,把最重要的留下,把不重要的丢掉;总之,要灵活,你以思维导图为中心,思维导图又以你为中心!
怎么用思维导图,就是告诉我们要怎么做一个磁铁石;那怎么保证磁铁石的磁性,就需要另说了!
按照正确的流程和方法制作的导图,才能确保磁铁的"磁性";
关键词怎么找?2"重",重复出现,重点地方,比如:首尾句,转折句
关键问题怎么找?至于关键问题,如果要更好地捕捉信息,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看它是否“合情合理”。
合情,指的是问题是你所感兴趣的内容,这类问题会让你的大脑更加活跃;合理,指的是关键问题和关键词匹配,同时符合你阅读的目的,即相对科学的问题
举个常用的例子的方法论:搜集学科信息
1.确定中心
2.确定关键词(建议:3~5个,不超过7个)
⑴可根据自己的心意,随心所欲
⑵根据文章目录,大纲
3.确定关键问题(专用问题"具体学课知识问题";通用问题"考试之下的学科问题")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长文信息搜集
搜集型导图相当于思维工具的工具,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形成最终的导图;它不是目的,而是过程!
扯完了,说说搜集型导图的加强版~整理型导图!
搜集型导图联络了关键的重点,但把时间拉长,它的效果就会降低,于是,适合长期记忆的整理型导图,就出现了!
怎么搞?说说吧,哈哈
1.搭建架构(图像)
利用整体的脉络,抽象出形象的图形
2.分配组块(布局)
将整体的部分与图像的位置联系
3.完成联系(符号)
文字,图像,符号的三角"链"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图像架构的构建,组块布局的分配,符号间的联系,让信息结合图像,布局和符号,形成的组块更为牢固!
整体性导图集合了之前所有的精华,包括思维导图的"思维篇","导图篇"和"搜集型导图"的所有元素!
注:
组块,字面意思是:根据一定的意义将信息碎片组成的集合。举个例子,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的书名经过一定的组合,可以变成了一个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对联详解
飞-《飞狐外传》雪-《雪山飞狐》连-《连城诀》天-《天龙八部》射-《射雕英雄传》白-《白马啸西风》鹿-《鹿鼎记》笑-《笑傲江湖》书-《书剑恩仇录》神-《神雕侠侣》侠-《侠客行》倚-《倚天屠龙记》碧-《碧血剑》鸳-《鸳鸯刀》
最后,举一个以《领导梯队》的例子,从信息搜集,到搜集型导图,再加工,再加工;最后,形成整体性导图
由抽象的或者具象的词,联想出具象的图!
将组块与图像联系
将组块与组块联系
本节小结:
后事咋滴,再说,再说,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