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 “马超龙雀”“铜奔马” 名称那个好?
马踏飞燕又称《马超龙雀》、《铜奔马》,青铜制,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厘米,制作于东汉时期,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墓,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这匹正撒开四蹄飞奔的骏马体态矫健,昂首甩尾,头微微左侧,三足腾空,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雀背上。
据资料记载 “马踏飞燕”一词最初由国家文物局下放到甘肃的文物专家、原甘肃省文化局文物科长王毅同志命名为“马踏飞燕”
起初提出“马踏飞燕”“奔马”称名的考古界人士,之后对命名进行了修正。例如1982年第2期《考古与文物》发表的论文《雷台东汉墓的车马组合和墓主人初探》中,作者初师宾、张朋川专门在“附注4”中说明:“雷台铜奔马问世后,最初称‘马踏飞燕’,后经笔者改订为‘奔马’。但其步法为同侧二足一齐进退,两侧交替,驯马术称之为‘对侧步’,与通常所谓‘飞奔’不同。称‘奔’不甚确切。”
而最早提出“马超龙雀”名称的是文化学者牛龙菲,认为马踏的不是燕,说“踏燕”没出处。他是根据西汉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龙雀蟠蜿”的文献资料,将其命名为“超越风神龙雀之行空天马”,简称“天马龙雀”或“马超龙雀”,意为行空天马漫步神游星汉银河,风神龙雀蟠蜿蜷曲回首惊视。
牛龙菲说,此无翼而飞的行空天马以及中国神话中的嫦娥、飞天,有别于西方神话中的有翼天使、有翼飞马,不必扑打双翼,即可随心所欲遨游天际,完美体现了庄子“逍遥游”的理想,是一种高度自由的、超越一切外在束缚的境界。
草民认为,这三个名字均不贴切。“铜奔马”这名字是考古人士在区别于其它出土文物时,随口而出的一个名字,名字显得过分朴实,粗俗又土气。马踏飞燕尽管好听些也有文化味,但根据造型和文化学者牛龙菲的说法,也觉不妥。而“马超龙雀”虽然看似找到了出处,其实还是体现不出中国文化特点,按照中国汉文化传统,尤其是古典以曲为美的审美标准来说,一般不直呼其名,所以“马超龙雀”尽管有了依据,也解读的很到位,但名称还不够准确,这件作品可以肯定的说就叫“天马行空”,因为不管是“燕”还是“雀”甚至“鹰”都是在空中飞的,而马当然是在地上跑的,古人居然让马踏住了燕雀,很显然是告诉大家这是在天空行走的马,所以我觉得“天马行空”更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