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只已经大四的毕业狗,已经不再需要课程表这类APP了,然而回想大一时可是必装的APP,而且会放在第一屏,到大三课越来越少就已经卸载。现在作为一名产品汪终于有机会写一篇分析报告了,顺便缅怀一下我的大学时光。
首先声明,之前一直使用的是超级课程表,课程格子到现在也没有支持我校的教务处课程导入......
1.需求分析
为什么用户需要课程表产品?因为大学的课程散乱分布,学生每节课通常需要换教室,如果你仍然不能理解,看看下图就明白了
我相信即使是学霸也懒得去记,所以需求产生了!
那么需求怎么解决呢?产品经理们马上做了一个APP原型,打开就是课表的界面,可以手动修改,可以从学校网站导入等等。
然而问题来了,一个截图或者手机拍照就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就要APP解决呢?
于是产品经理们加了一大堆功能,社交圈子学习新闻市场等等,这样就可以增加用户留存了呢。然后被用户骂的狗血淋头,我只要一个课程表你给我加那么多功能干嘛(我仿佛听见支付宝PM在哭泣)
查课表是需求,而且可以算是刚需,但是现在APP解决的方式不好,为了增加留存日活反而加了一堆乱七八糟的功能被喷,因为他们没有找准痛点:
汽车大亨亨利·福特的一句经典语录:“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
我认为不是把课表展示在APP上,而是告诉我下一节课去哪儿上,上什么课(老师是谁其实不重要),打开APP和相册里翻照片的成本是一样的,而用户都是懒惰的,不愿意思考的。
2.产品设计
所以在我看来正确的解决方式是推送和即时展示二合一,推送在用户上一节课结束时推送到通知栏,而至于课表的界面,应该是这样的:
为什么我会这么设计首页?因为用户需要课表的场景通常是即将从寝室出发和下课,从寝室出发时需要查看即将半天内的课程方便带书,下课后需要看下一节去那儿上课。这才是最基本的用户场景和需求(论用户研究的重要性)
至于需要看明天后天上什么课来预习之类的小众需求,右上角一个按钮就可以满足了。
3.商业模式
工具类产品的商业模式一直是老大难问题,除了广告似乎也没有更多的方式,而坐拥校园的产品走向内容平台是最直接的路。因此,两大课程表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这些尝试无可厚非,然而即使坐拥数千万的大学生用户且每天都有一定的打开频次,然而似乎有一层关系并未发掘,就是用户其实有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其实老师也需要课程表APP)的关系链,这点似乎没有被利用。
4.运营
既然超级课程表走了社区的路线,就很考验运营的能力了。然而它没能迈过社区界的大山——百度贴吧,而且我在体验中发现产品经理设计时失了智:只能看自己学校的帖子......
直接下结论:一个封闭的社区圈子再怎么运营都是白搭。
5.市场推广:
相比课程格子的低调,超级课程表的CEO在14年可是大火了一把,在央视甚至直接对怒360周鸿祎,然而后面被打脸,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反面案例,呵呵了。
最后,说一个问题,关于用户为什么反感非核心功能,本质原因不是用户只要课程表不要校园社交,而是因为你校园社交等非核心功能做的烂,建议被这种问题困扰的产品汪去思考一下为什么没人说微信加乱七八糟的订阅号小程序支付购物游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