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至
如何真正改变世界?
社会的发展,总会伴随各种问题,一代代能人志士的努力,也在不断推动完善,使之趋向人类更理想的美好生活。其中,科技的发展,往往带来更大的生产力,成为社会进步的极大推动力,因此,也承载着许多人的期望。
诚然,科技的发展,给许多社会问题,开出一张张有效的药方。但是,真正想要做好科学研究(包括其他领域的研究),首先要学会的,并不是“找对策”,而是“问问题”。甚至,“问问题”的能力,将决定科研的成功与价值。
因为,“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考验的不仅是研究者的敏锐和学识,更是其格局、担当和情怀。只有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找到“更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何夕的科幻小说《田园》,便是一个考验研究者“提问能力”的故事。小说中,何夕与昔日的同窗陈橙选择的不同研究方向,便是对关注的不同问题的发问。他们的争执,也是一种探讨——科技如何真正改变世界?
多年之后的相逢,并不是愉悦的。在新四经济开始兴盛的时期,三十出头的陈橙作为学成归国的“脑域”领域专家,置身于人类智慧成果的最前沿。而聪明绝顶的何夕,却安心偏远的田园,成为一名土里土气的乡下人。
陈橙感到很失望,她觉得何夕变了,成为一个陶醉于田园牧歌式生活的隐者,忘记了他们曾经许下的誓言——“我们为改变世界而思考”。但是,何夕却突然说:“你错了。改变世界的不是你们。而是我。”
原来,何夕培育出了“木禾”。“木禾”的名称源于《山海经》,在这本中国古老的山川地理杂志中,它生长在昆仑山,长五寻,大五围。何夕的“木禾”,是一种转基因的,但是已由“草本”变成“木本”,超越了杂交水稻。
这种“木禾”,将避免为增加耕地而砍伐森林,因为每种下一株粮食,也便是种下一棵树,将充分利用太阳能,并防止水土流失。人们只需播种一次,便可轻松收获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人类将与整个自然融为一体,堪称创造“奇迹”。
但是,陈橙不服气,她反驳说,全球的粮食贸易总量也不会比“脑域”经济多,“脑域”技术才是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木禾”生产的只是最普通也最原始的商品——粮食。而且,它的性能在推广后将粮食生产变为零成本,促使产业的消失。
何夕却说,“脑域”技术对一个人口不多的国家而言,会很有用,可以去赚很多钱。但是,它并不会改变世界。对我们这个饱经苦难的土地而言,只有那些最最“基本”的东西才真正有用。所谓的新潮技术,领先科技,不过是好看但没用的肥皂泡。
何夕与陈橙的争执,其实是他们不同的“问问题”能力。科技,如何真正改变世界?陈橙认为,只有从经济的角度追问,才会有答案。何夕却认为,只有立足根本,回归到最基本的“生存”,才能谋得未来的“发展”。
这样的讨论,是很有价值的。我们不禁追问,科学的初心,到底是什么?是为小部分人谋取财富与资源,还是满足大多数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或许,有些没有经济增长点的“无用”科学,恰恰是对普通民众有“大用”的。
毕竟,学科与时尚类似。从新经济时代开始,各种眼花缭乱的新潮技术便轮番上阵,各领风骚若干年。每种技术,几乎经历一样的发展过程。香奈儿曾说:“流行易逝,而风格永存。”科技亦然,永存的是“为人类谋福祉”的初心。
最终,何夕留下“木禾”幼苗,隐身而去。他去追问下一个“无用”的问题——可控核聚变技术。这种技术的产品是能源,但如果它成功的话,将永久性解决能源问题,到那时,能源将会变得一钱不值。粮食与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