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世态中有一种让人乐观的现象!
蒋勋老师是台湾融会贯通文学、艺术、美学之大家,用现代话说,是混搭型人才。产量丰盛、涉猎较广、思考真切,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画展等等,文笔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教育是没有宗教色彩的信仰。这是一种敬畏之心的供养。
自从转型从事教育工作后,才真切地感同身受到“布道的心情”。深为敬重的一位师长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我:这种二百五的工作像传教士,能坚持实属不易,累了就歇一歇。简单的一句话,不简单的情感。没有执着就没有方向,没有努力就没有沉淀。既然开始了,坚守就是最好的态度。
从一名外行人跨界浸淫十多载,又因为跨界的机遇过早,竟然也当了行业某项领域的先行者,前浪死在沙滩上乃是后话了。经历了很多、见证了很多、感悟了很多,这才是我能鼓起勇气转型的知本。也许这次转型又是过早,然而却不是冲动。教育的践行,也许将会发现人生的经度和纬度,将会验证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这,是年轻时代从未有过的机缘。
为了让自己更有深度更有情怀地去从事也许是最后的一项工作,在回归阅读研究和思考当中,发现:教育理念中国不乏标杆的思想、实验的历史以及先驱,只是我们一味地追求抓到鼠的结果而忘却了根本。为了抓到老鼠,人人都去练就抓老鼠的技能和用收益衡量成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让觉醒后的人不甚唏嘘。当然,不必消极,总有觉醒者去身体力行,即使力所能及而已,总有一滴滴的水花落入,而有涟漪般的效应。只是,假以时日罢了。
信息的流通迅速广泛,没有了地界、没有了国界
智能设备的发达,人人皆成为自媒体,虽是一股因由科技的发达而带来的碎片式信息传播方式,圈层式的文化却也因此而得到蔓延。行业内的信息流通迅速广泛,没有了地界、没有了国界。不管是新生代或是前辈,交流、学习、分享、传播,已然诞生了一种正面的方式。微信群里的语音加图片地分享作品,成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各式各样的论坛沙龙也以线下直接对话的方式在分享在传播;内容有态度、有定位的公众微信,也得到追捧。工具式的或自主式的传播正扩大着这个行业的声音、拓广了展示的舞台、也自由了我们学习的时空。
世态中有一种让人乐观的现象
世态中有一种让人乐观的现象:只要你的作品好、只要你的口碑好、只要你有光环、只要你积极登场,必然全国各地都有粉丝,被传播而成为学习的榜样,你身上因此而具有了感召力。而粉丝们由于丰富的信息而获得了更多的观察视角,也将会因为榜样的触动而进行自我的思考、自我的衡量与自我的鞭策。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古人语:博取众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琳琅满目的信息漫天飞舞,像一条秋天的道路,还没来得及打扫干净,又被枯叶所覆盖。如果你没有辨识的思维去捕捉,择其善者而传播,也许像是一只鸟去寻找一个笼子,那就悲催了。
用一种气度、一种角度、一种胸怀、一种情怀、一份诚意
“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杨绛先生
传道授业解惑既是传承也是总结和思考,更多的同仁能够在从业多年的根基上,挺身而出地传播和分享,想必我们的专业和行业必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此而推动行业高度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们经历过功能性、应用性、社会性的工具理性教育,想要有更高的发展,也应该要开始转向价值理性的方向引导了。在传播当中,成就别人也是成就自己,我们用人文的、精神的、形而上的去平衡功利的、物质的、形而下的精神文化生态。那么,我们就不会是空心人而是当有心人了。
用一种气度、一种角度、一种胸怀、一种情怀、一份诚意,如此即可。
(收听更多,请关注公众号“黑咖啡钟文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