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以为,没事了多读读书总是有好处的,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培养气质。打开一本书,安静的阅读,让作者的文字洗涤内心,这件事本身就洋气的不行。
那会,我相信,读书的影响,一定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而那些总是抱着一定目的读书的人,并不真正爱书,他们爱的是书的功效。而我才是真正的爱读书。爱,书的气息,爱,读书本身的调调。
当我从大学开始,大大小小,中文的英文的,阅读了大概400本书后,我才发现,没有目的的读书,几乎等同于浪费时间,除了能获得短暂的内心平静,自我满足之外,对自我提升,生活质量,人生选择,都无甚卵用,在我身上也找不到传说中的高贵气质和美好情操,反而多了一份书呆子的傻气。
那么漫无目的地读书,到底有什么问题?
一.不能聚焦好书
如果读书只是为了打发时间,选什么书来读就无所谓了,文体,语言,作者都可以无所限制。鉴于市面上实在有太多垃圾书,如果把读书当作获取精神食粮的话,一个不小心,我们就可能给自己的大脑喂了各种没有营养的垃圾。
读书,就是洗脑。读烂书,就相当于用脏水洗脑。
以前,我也不懂选书,也不在意选书。去书店,去图书馆,看什么全凭一时兴起。封皮,排版,颜色都可以成为选择的理由。有时读着读着,明明觉得讲的都是废话,碍于强迫症,还是会一字不差的读完,觉得既然人家能出版,总会有过人之处,熏陶一下也有好处。偶尔碰到本好书,一口气读完,酣畅痛快,但也从不主动思考总结,生活没有任何变化。如今,回想起来,不能说后悔,只是遗憾浪费了时间。因为后悔也没用,每个人,总得亲自跌入几个坑才会幡然醒悟。
现在,按照我阅读的价值观:
书,非好书而不读。而阅读好书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精读,重复读。
我个人判断好书的标准,主要依据年限和作者,只看经典,只看好作者的书,仅仅就这两个标准删选出的书,都足以让我阅读一生。再者,我也实在不舍,用自己的时间去验证一本书的好坏,阅读经典和口碑之作是最保险的做法。李笑来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选书的基本原则》,是我目前在市面上能够找到的最实用的选书资料,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2.不能引发思考
如果说,阅读烂书,就像用脏水给大脑洗澡。那么即便偶尔碰到本好书,如果不主动积极的让大脑聚焦,深入思考,就相当于给大脑裹上一层保鲜膜后再用清水给它洗澡。两种方式都是对时间,精力的极大浪费。
人类行为的改变,通常要经历3个阶段,刺激—思考—改变。接收了新信息,碰到了新事,接触了新人,给大脑了全新的刺激,然后激发大脑思考:这些新事物于己有什么关系,是否要做出改变?
大脑的本性是懒惰的,除非你强迫它深入思考,它才会勉为其难。而溜达式的,没有任何目的阅读,形式是散漫的,大脑是放松的,甚至带有娱乐性质的,即使碰到有价值的信息,它也可能装作没看见,一扫而过,继续保持葛优躺。这种麻木的阅读,只会产生一种人,我称之为,“扫描阅读人”,即阅读的过程,只在于眼睛扫描了一遍文字,什么也没有留下,什么也没发生改变,你说是不是浪费时间?
3.不能解决问题
人人都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连我邻居6岁的小孩,时不时就会冒出一句“烦死了”,他也有困扰他的问题。而书中的很多智慧,真的可以帮忙解决很多问题,然而只有当我们主动的,积极的阅读时,动用大脑所有神经,想法设法去利用那本书时,才会发现,领会,应用那些智慧。否则它们也就只是被划了线,或被抄到笔记本上,不能帮忙解决问题。
是否带有目的地读书,直接决定了能从书中获益多少。这就好比,在同一块地方,寻找金子的人,不放过任何黄色的东西;而游玩的人,即便捡到一块金子,也会以为是普通的石头,转头就扔掉。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自己也陷入了读书无用论中,自以为看了不少书,可生活过得并不如意,读书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现在明白,不是读书无用,是我自己不懂怎么用而已,是我之前的读书方法有问题。
这么功利的阅读,让读书的乐趣何在?
相信我,我非常了解,那种只为了享受阅读过程的读书感觉。一本书,一杯咖啡,一个闲适的午后,心无旁骛的沉浸在文字间,那种奇妙的幸福感,让人想持续到永远。我就是这种感觉的重度迷恋者。
可后来我发现,沉浸文字本身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两者并不冲突,甚至从文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会让原本悠闲的阅读,多了一份惊喜和刺激。越是带有目的地读书,越容易放慢节奏流连在文字之间,吸收所需。这时候,眼睛像被安了放大镜一样,看到了很多之前没有在意的宝贝。这样的阅读,不仅没有削减阅读的乐趣,反而因为提高了阅读的功效,能帮助解决问题,最容易培养持续的阅读习惯。
可能也有人会说,看本书都想这么多,累不累啊?动脑子的看书,当然累啊,可累,总比不懂脑子的浪费时间好吧。总是有很多事情,你觉得累,你觉得麻烦,你觉得太难了,而别人不觉得,所以你就是落后别人很多。
我主张的功利读书,并不是鼓励大家只读那些听起来就很有效用的书,比如近几年非常流行的励志成功类,而完全放弃纯文学,哲学等人文书籍。事实上,在阅读一本书之前,我们并不确定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各种励志书籍和文章虽然直接了当的告诉你该怎么做,也许方法还不一定适合你,而一些娓娓道来的小说和散文却有可能让你茅塞顿开。即便是世界有名的经典,你阅读起来也可能毫无共鸣,你却有可能与一本名不见传的小书,相见恨晚,并在里面找到了你想要的答案
我始终认为,读书也是讲究阶段和缘分的。有些书过早读了,你不会有共鸣;有些书,虽然是别人强烈推荐,你也有可能觉得味同嚼蜡。你该读什么书,需要自己去探索的。
真正会读书的人,从不会跟别人索要书单。
我只是想提醒你,你要把阅读当成一场寻宝行动,而不是一场散漫的游荡。既然开始阅读,就要心眼合一,聚精会神,看看那本书里,有没有什么宝物等着你去发觉。它有可能是一个金句,让你拍案叫绝;也可能是一个想法,让你茅塞顿开,甚至可能只是一个绝妙的用词,让你被语言的美彻底折服。总之,你要像个吸血鬼一样,将一本书中的心血,尽量榨取干净。你要像一个老树妖一样,将你的神经尽可能多的盘根在书里,寻找和你相关的信息,主动链接有用的信息。不停的问题自己,这个信息跟我有什么关系?这个信息跟我之前看到的说法有什么区别?我能把它应用在什么地方?还有没有其他的地方也可以应用呢?
心理学上推崇一种反思式阅读法,即SQ4R阅读法。SQ4R分别代表概览(survey),提问(question),阅读(read),测一测(recite),想一想(reflect)和复习(review)。 简单明了的涵盖了阅读的全过程:概览全文,了解大概。提几个问题,带着问题开始阅读。时不时的想一想,最初的问题解决了吗,自己真正明白作者的意思吗。最后回顾总结,从整本书中收获了什么,如何应用实践当中。以上的每个步骤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和书籍的排版任意安排。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步骤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他们都必须有大脑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必须一刻不停歇的贯穿始终。
我是怎样把功利应用到读书当中的?
现如今,我总是很功利的读书,无论看什么,我一定要从书中索取点什么。当我觉得心情浮躁,语言乏味时,我会去看大师的散文或者小说。严歌苓的小说,让我见识到语言的精妙和力量。即便是一个眼神,她也可以演绎出一个故事,那韵律,那美感,能让我把玩好一阵。我来这里寻找美,熏陶美,进而提升自己语言的美。
当我觉得思考不畅,思想枯竭时,我会去看非虚构类的书籍。阅读的奇妙之处还在于,明明你抱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去阅读一本书,却收获了比最初那个目的还重要的东西。比如我看《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本来只是想培养几个牛掰人的习惯而已,哪想这本书让我更了解自己,更了解人性。明白了,世间表象再纷繁复杂,只要坚持几条普世的智慧,日子都会过的不错。
当我要切实解决一个问题时,我先会找来相关的书籍来扫一遍。要装修时,我就看家装书籍和杂志。要去旅行时,我就看写在路上的书。总之,需要什么,我就去看什么。虽然有点临时抱佛脚的意思,但这样的阅读方式,真的让我阅读的功效增加了好几倍。倘若一段时间里,没有问题要解决,无论看哪本书,我也会尽量让自己与书产生链接,哪怕一本书只收获了一句话,我就会当作行为准则开始应用。
也许,漫无目的地读书多多少少也有好处,最起码也可以培养语感吧。可如今社会竞争那么激烈,你读10本书获得的熏陶效用,别人通过积极主动的反思式阅读,读1本书就可以取得同样的收获,试问谁的进步更快?谁节省的时间更多?
阅读的本质,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功利的阅读,是为了让这份美好来的更快一些。
功利的阅读,不仅不会破坏阅读的美感,反而提高了阅读的效率,为我们省出更多的时间,去体验更多的美,去收获更多的益。
思考:
回想一下最近3个月看过的书和文章,你吸收了多少于己有用的信息?
如果完全不记得,请思考为什么不记得?
推荐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J.艾德勒(MortimerJ.Ad 著
《选书的基本原则》李笑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