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下 恩智浦i.MX的另一种的新玩法近日,恩智浦媒体交流会在北京顺利举行,恩智浦全球资深副总裁以及MCU事业部的总经理Geoff Lees先生以及他的团队在会上分享了i.MX系列下新的产品和新的发展动态和方向。
记者了解到,恩智浦新的产品在价格,功耗,性能,工艺制程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新的发展动态和方向将注重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技术于产品的融合发展。
此次媒体会上,恩智浦带来了诸多优秀的产品。包括跨界处理器i.MX RT1050系列处理器升级版本、应用处理器i.MX6ULZ系列产品等。
跨界处理器i.MX RT1050从去年6月发布,到10月量产,在不到一年里,中国就有四个主要的大客户进入量产,并且共有2500个客户一起合作来开发项目,这一市场或许将达到5亿美元数量级。所以为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恩智浦在i.MX RT1050的成本、封装、性能分别进行了升级,并相对应的发布了i.MX RT1020(RT系列下最低价版,起价2.18美元,拥有高速500MHz处理器和安全加密的串口等),i.MX RT1050(修改了之前的封装以降低本身成本和设计PCB的成本),i.MX RT1060(增强了RT1050的性能和功能)系列产品。Geoff Lees表示,i.MX RT1050的成功源于它的价格便宜、性能优越,其性能相对同期竞争产品要好至少50%,恩智浦还将不停对其优化,相信明年会超竞争对手产品2倍以上。
除跨界处理器外,恩智浦还对其数字信号处理器DSC产品线进行优化,线程进阶到90nm。Geoff Lees表示,微控制器未来会同RT产品进行产品融合,未来会是类似i.MX RT+DSP的产品发展模式,借助RT平台及DSC核心技术的结合,将实现远超竞争对手的性能和性价比。
而RT平台的未来发展规划是,除内置DSP外,还会内置存储,或一些无线连接功能,如WiFi,蓝牙等。并且还会继续cost down推成本为i.MX RT1050一半的i.MX RT1010。
恩智浦的低价路线也在应用处理器方面有所体现,将推出市面上性价比最高的1.99美元起价的全Linux操作系统处理器i.MX 6ULZ。此外还将重点推出针对低功耗应用的i.MX 7ULP,该芯片采用双核双系统架构,应用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同时运行,可针对不同的任务请求调用不同的系统响应,提高芯片运行的功耗利用率,进而大幅度降低功耗。此技术难度在于如怎么让双系统同时运行和协调处理外部的中断信号,如怎么从3D画面处理转化为2D或2.5D画面处理,而恩智浦收购的飞思卡尔团队其实在这一块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直到现在如智能手表等应用场景的出现才让此技术体现出革新的优越性。
该公司还推出了一款针对多媒体应用的处理器i.MX 8M,此芯片的尺寸和功耗相对目前的手机芯片来说都降低了75%,拥有四核A53,2GHz的处理能力。
Geoff先生表示恩智浦未来重点将放在增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实力上,并会同中国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合作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同中国的一些如语音端、云端公司,大学,机构等进行合作并将其操作系统及生态环境移植到i.MX系列下的产品里。第二阶段是进一步优化本地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后的产品将能提高10倍的效率。第三阶段将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移植到更低端的芯片上,全面提供本地的边缘计算能力。
恩智浦目前坚持本地的人工智能处理的开发,源于考虑到网络安全的问题,如果黑客攻击云端则所有设备和功能都会遭到破坏,如果都是边缘化本地化处理,网络里的每一个进行攻击仅是局域的,这大大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恩智浦还正针对局域遭受攻击的情况开发防御技术,即某一节点遭受攻击则会通知到网络上的所有节点并得到各节点算力的援助。
在了解到其未来产品规划和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后,编者非常认同恩智浦的产品理念:该公司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理念上坚持的开放合作模式,提供基础硬件和软件优化模式,即提供了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的生态入口,未来开发者只要使用恩智浦的产品就有各种人工智能功能可调取和选用,这就是一个底层的面向开发者的系统一种硬件生态环境,也是未来众多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软件像现在的一个个应用一样的存在基于恩智浦提供的硬件载体上,一个基于系统的底层生态的载体。
恩智浦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理念上的另一个观点是坚持低成本化、本地化和边缘化处理方式。相对应的集中化的云处理方式并不是未来发展前景不够好,可以肯定这两类处理方式都会在未来市场获得迅速发展,恩智浦这类芯片公司或许更适合低成本化、本地化和边缘化处理方式的路线。而集中化的云处理方式或许更加适合诸如英特尔、微软或惠普这样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