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对自己没了要求,就忘记了奋斗的意义。
舒服的状态会让人很享受,可是心里会觉得不安,是因为本该奋斗的年纪你选择了安逸。
能不能做和做不做好是两回事,凡事设限,百尺竿头,才能更近一步。
我的常态80%都是在思考,10%在执行,剩下的10%是监督别人执行。像是做项目评估,我能按照既定的模板对他们做出考评,但是实际项目的真正目标我相对就弱化了,我能看的就是一些固化的东西,如此说来我是不专业的,我没有真才实学,这是我所欠缺的。 我的优势在哪儿,把一些混乱的事情用我的逻辑整理出来然后大家根据我设定的步骤就会走的相对轻松。真正去做一个事情,我不行,从学习到写项目、做项目,我看起来都比别人费劲儿。在机构发展的今天,我需要做的已经不是一些一线的实施了,从单次小活动说起,我不用再去设计一次活动怎么开展,我需要想的是这个活动开展的后续意义。
比如三社联动,从开始的宣传,到现在给各个小组做培训,阿姨们逐渐递增的信心反而让我不知道后续该怎么做?或许我的一级目标就是给他们开小组,完成我80个人次的服务目标。现在看来为社区志愿组织培育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而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接下来要定一个大一点的目标了,培育出来的组织他们如何发展,如何壮大,如何自己运营自己。
怎样通过公益赚钱是我近来思考的一件事。最初选择做社工,我觉得它没那么功力,且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最主要的还能为别人带来改变。三年下来,发现爱心渐退,我不再享受工作本身带给我的乐趣,更多时候看重的是结局。项目有没有圆满结项,量化目标是否按计划完成,绩效考评是否到位。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让我只看到了自己获益点,将初心束之高阁,甚至想纯粹的实现公益如何赚钱。其实这一矛盾就会左右我很多的判断,我的极端模式思维方式导致我以偏概全,导致误判,首先我应该澄清并明确以下几点:1、社工首先是一份工作,我是带着一份情怀去从事这份工作,如若没有,要门急功近利,要么半途而废。2、社工是一个专业,我必须有自己专业的助人方法。3、社工的报酬相对其它职业不高,根本上是我们职业做的不够专业。我们没有做到不可替代,我们没有产生真正的价值。
我曾经想通过变换工作改变这种处境,首先我看到领导对人对事的态度,觉得目前发展的潜力已经受到桎梏;其次个人觉得疲惫,因为情怀渐渐淡去,而我本性又是一个极度害怕麻烦的人,所以无力感加重。我想一份职业对一个人的意义不只是钱,而是让价值产生钱。我常常提到专业,我的理想目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社工是我喜欢的做的事,而我人生的追求是能写出理想的文。如此说来,我就是希望自己能把社工这件事做专业了,但是随着工作的改变,我的重心越来越放在了管理,实际写项目做项目的能力还是火力不够,而且专业知识的储备也是有限,最重要的我压根没实现什么情怀,最能说的就是太感动了太好了,而真正的什么都没做,或许有些期望值高,所以压抑,但还是觉得努力的不够。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没有任何的压力,在轻松的状态下就能把很多事搞定,工作之余,看书,养花,做饭。可是我为什么觉得没意义了呢?
近来工作状态不佳,也许我的人生除了思考就是空白,我忽然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不再投入,没有要求,整天想东想西,像是人生没有了目标飘飘然而已,对什么都不在乎,对个人的要求也变成了怎么舒服怎么来。这应该是一种终极堕落吧。
人一旦对人对事没了要求好可怕? 为什么没有要求? 觉得一旦对别人有要求就会有冲突?跟别人有冲突很多事就不好执行? 在单位我对同事提要求,回家对姐对耗子提要求,后来发现本意是好的,要求一来,大家都不开心了,所以视而不见,事不关己,如此,都瘫了。
一个机构的负责人一定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他性格可以和善,但做事必须有原则要求,这些规矩没有,肯定做不成事。我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对自己的要求太低了,我从行为上表现的跟领导很亲近,所以大家也就无拘无束,所以我们不痛不痒的活着,难道我必须让大家不舒服才行吗?大家在这儿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觉得舒服,自由,干不干都一个样子何必去逼迫自己,根本上讲就是监督不到位。 对于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觉得时间不够用,那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偶尔看看书、喝喝茶,倘若常态变成了看书常态,那应该是60岁以后的生活了。
还是要定个小目标挤进圈子里,把当下的事做到极致,让自己得成绩变的优秀。
做最好的自己,才有最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