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临近年底,大部分人开始着手准备2016年总结,免不了认真想一想2017年计划。
在职场中有「金三银四」的说法,指的是在每年三、四月份是换工作的热门时期,有人选择拿了年终奖后离职,自然就有新的岗位空缺,人员流动是企业发展的自然规律。
跳槽,从来都应该是一个谨慎的决定。真正的辞职,并不是在你向公司递出辞呈的时刻,而应该是提前做好规划,想好自己的下一步方向。当你开口时,仅仅表明你决定离开的态度。
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在找到新的工作之后,和上一份工作愉快告别,原来的领导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虽然「裸辞」的人不在少数,但经历过的人都会明白,「裸」求职的时候最难的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且找到的工作和自己的期待仍有落差,待业的时间越长,内心越容易焦虑,甚至在经济压力的逼迫下匆匆找到一份工作「将就」。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勉强将就的结果总有一种心不甘情不愿的委屈,成为平静的日子里易燃的导火索,搁在心间的一根刺。
02
听过很多人说,
“很讨厌现在的工作,真想辞职”,
“真不喜欢现在的领导,我要换工作”,
“感觉在这儿学不到什么东西了,是不是该考虑离开了”……
辞职很容易,书面递出辞呈满三十天后,即可解除双方劳动关系。
但是,然后呢?
离开了这家公司,下一份工作就一定会更好么?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坦白讲,很多人都会被这些问题问倒,包括我自己。
但暂时没有答案不代表就可以逃避,无论是心里很慌张和忐忑,却依然在舒适区混日子,还是仓促地离开,期待能在求职过程中豁然开朗,得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都未必是好的选择。
03
「个人规划」中主要包括职业价值观、兴趣爱好、知识技能、职业目标等,当你梳理清楚自己的需求和期待,就更有机会通往你理想中的方向。
霍兰德测评、MBTI职业性格测试、DISC性格测试都是较为权威的测评工具,如果对于自己的性格定位有所困惑,可以考虑通过专业测评加深认知,也许能发现一个未知的自己。
但测评只是职业规划中的一项工具,不代表你的性格能力就此定型,仅供参考。
性格测评提供的是一种可能性,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找到别人的性格密码,学习更好的沟通和相处方式。
对于工作选择而言,将测评结果与自我性格、能力进行匹配,如果能将性格优势与职业特质相结合,这就是传说中的你喜欢又适合的「好工作」。
职业价值观与性格测评有一定相关性,价值观通常代表更为稳定的核心理念,性格则更加多变,受职业和生活影响都可能有所不同,做职业咨询时通常需要以最新的测评结果为准。
我的职业价值观为「成就感」、「独立性」和「经济报酬」,霍兰德测评代码为SEC,即为表格的左上部分。那么,最为理想的是在感兴趣的范围内选择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行职业类型。
如果专业能力与职业目标同向发展,那么能成为职业发展的加速度。在工作中提升能力,将能力上升为可迁移的才干,适应不同行业和职位的通用要求,在职业选择范围将更加广泛。
04
当你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职场中大部分的选择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很多时候遇到的困局是知道自己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却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或者模糊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却没有能力去获得机会;或者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在工作中也深受肯定,自己却觉得很不喜欢当前的工作……
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因素,选择离职后的职业发展方向。通过行业、企业和职位三点可以定位出具体的目标,比如互联网行业**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房地产行业**公司市场总监等。参考招聘网站或同行经验,可以得到该职位的工作职责和能力要求,在辞职前综合评估自己应聘的匹配度和成功率。
当你做好一切准备,在离职前成功拿到几家公司的offer,那么选择的主动权就回到自己手中。除了综合考虑性格爱好、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职业访谈、决策平衡单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新工作,不要被职业艺术照迷惑,也不要一时冲动只考虑高薪酬的岗位。
「好工作」的标准各不相同,但肯定没有所谓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高薪酬的工作通常代表了高强度、高竞争、高压力的拼搏氛围,稳定安逸的工作则多是重复性强,不一定有很多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归根结底,辞职还是属于职业选择和定位的问题。当行业经验、专业知识与你规划的目标并不一致时,要不就是尽快转行转岗,要不就是探索职业的其他可能性。
但无论是怎样的选择,提前想清楚并做好准备,在自己预料之中的改变好过措手不及的被动局面。
如果没有辞职的念头,就安心在现在的工作中沉淀积累,在行业领域深耕三五年,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机会选择专家型或管理型发展通道。与其考虑太多金钱问题,不如想办法投资自己,让自己变得「值钱」。
如果辞职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想清楚自己的未来规划和性格能力,尽可能地在获得稳妥的新机会后再选择离职。在积攒力量奔向新未来之前,像海绵一样吸收现在所能获得的经验和能量,不骄不躁,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