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十万个为什么?
一个大学同学,前两年升级成了妈妈,不知不觉间孩子3岁了,她发现自己现在每天都会遇到“有趣的烦恼”。
怎么回事呢?
她说:现在只要她孩子想说话,基本就是问句——“妈妈,这是……为什么呢”
我有过一段做儿童教育的经历,她就和我聊“是不是每个孩子都想知道十万个为什么”。
“妈妈,人为什么会变老?妈妈,人为什么会死?妈妈,星星为什么眨眼?妈妈,为什么我们每天要洗澡呀?妈妈,蝴蝶为什么要在飞上天呢?”
孩子缠着她不停地提问题,一脸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萌萌哒,问到她哑口无言。
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大人们说了算?为什么我要上幼儿园?为什么爸爸喜欢打游戏?我为什么不是石头?
每个孩子都有十万个为什么的时期?肿么办?怎样应对?
被她逗乐了“你想要他怎么样呢?快偷着上高香吧。”
孩子乐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简直就是爱智求真的启蒙篇,
听说过没?好奇心就是一种超能力!
“1、无论孩子提出的问题多么奇怪,你一定要多鼓励孩子提出问题,保持住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引导培养孩子自己找寻答案的能力,从图书、他人,甚至我都建议你应该陪孩子一起google。”
谁让你是做妈的呢?
02、消失的爱迪生
“有趣的烦恼?”
看看网上流传地爱迪生的励志小故事,你家孩子总没有爱迪生小时候折腾吧
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
有一次,他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就想,既然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能不能给人加上翅膀?他忽然又想到,气球没翅膀也能飞上天,那么在人的身体里充上气行不行?于是他找来一种能产生气体的药粉给小伙伴吃,看看他能不能像气球一样飞起来。结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他爸狠狠揍了他一顿,爱迪生还很不服气,说:“我不做实验,怎么会知道人能不能飞起来呢?”
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老师瞬间被问得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窘迫不堪。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自己闹别扭,于是告诉他母亲说爱迪生是个傻瓜。
母亲一气之下让他退学,决定由自己亲自把孩子教育好,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在母亲指导下,爱迪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在家中自己建了一个小实验室,最后爱迪生的天资得以充分地展露。
这里不讨论爱迪生折腾的故事真实性有多少,现实生活里绝大部分父母真的没有能力跟随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或敷衍了事,或欺瞒哄骗。
终于某天爸妈变得不耐烦,“真的不懂你呢” “招人烦的小P孩,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啊?”
03、不止十万个大脑神经连接
每个孩子曾经都是爱迪生,只是绝大部分爱迪生被家长扼杀了。
按照脑神经学理论说法,12岁之前是人脑发育最重要的阶段,每个孩子最初都是爱迪生,同样有着不止十万个沉睡的【大脑神经细胞】亟待开发,就在哪里,要么经过刺激唤醒后产生连接新网络,要么就会沉睡直至消亡。
【一个为什么】好比是给大脑打开了一扇门可以“唤醒”【一个大脑神经细胞】,【十万个为什么】可能就点亮了一个孩子大脑与外面世界建立对应的认知地图,是孩子整个以后的人生最底层的认知地图。
孩子问:“妈妈,为什么我不是石头呀?”
家长回答:因为宝宝是妈妈的小可爱啊,才不是那冷冰冰的石块呢。
答非所问,爱的敷衍,和孩子比谁更萌呢。
孩子提这个问题本意是想弄清【我】是什么意思,【石头】又是什么意思涅?
妈妈如果自己不懂应该先google清楚它们的定义:
【我】→人类 →人类是能够制造工具,有复杂语言和逻辑思维的动物
【石头】→岩石→矿物质组成的大小、形状不定的坚硬物质
用孩子听的懂的话引导孩子:
宝宝你是人类,是一种能够说话和用脑袋思考的高级动物哦。石头呢?是一些很小的“神奇的东西”拼在了一起最后变成的坚硬的岩石,它们不会说话、不会思考,也不是动物。
接着妈妈再带孩子去看岩石粉屑,“宝贝,这就是拼成石头的神奇东西呢。等你再长大一点,妈妈陪你一起研究它们究竟是什么好吗?“”
孩子长大一些后,带孩子到地质博物馆:“宝贝,这个就是我们一直想要研究的神奇东西哦?它叫矿物质是物质的一种。物质是什么呢?你的自然科学课马上就会学到了,妈妈希望你自己去找到答案。”
04、激发大脑的超能力
这什么套路呢?
一定要学会引导孩子不断去追问【那个神奇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用【一个为什么】召唤出无数个【那个神奇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石头是什么意思】→【矿物质是什么意思】→【物质是什么意思】→【意识是什么意思】→【主观与客观是什么意思】→【宇宙是什么意思】
【人类是什么意思】→【工具是什么意思】→【语言是什么意思】→【逻辑思维是什么意思】
这才是有效的教育策略
引导孩子厘清每一个名词概念——【X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帮助孩子发展出使用一个概念追问出更多的概念的能力。
想想看,十万个为什么会召唤出多少个神奇的X呢?孩子整个大脑的思考量会增长多少?
不止这一点,更加重要的是:
倘若一个孩子学会持续不断的提出问题,懂得穷究每一个概念的定义,唤醒的不仅仅是十万个【X】,大脑更是会因为大量思考产生连接构建出一个可以自身进化的学习网络。
最初一个孩子可能什么都不懂,人们告诉他什么,他只能相信什么。
自从掌握了十万个概念,他的大脑便有了大量内容,借助着概念结构,他开始尝试一系列从肯定到否定,再从否定到肯定的推理和论证、开始有了自己的视角去判断人们所说的因果链条和现实可能性。
简而言之,借助着概念结构,孩子学会了从闻见得来,由自己体究,进行自我教育,以至于终于发展出大脑自身可进化的学习网络——“自知,自证,自明,自主,自得”
这是一种超能力!
05、沉睡的大脑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八个字是对大脑发育最恰当的描述。
我们80、90后这代人的成长过程,父母基本不懂得【十万个为什么】的重要性,总是套路我们——或敷衍了事,或欺瞒哄骗、或不耐烦,或怀疑智商
一问不得、再问还是不得、再再次问?
没有再再次问了,大约从小学起,我们就再不敢,也懒得再向老师、向父母提什么问题。
能懂就懂,不懂,拉倒呗!反正好好学习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于是呢,我们童年缺失掉了十万个为什么时期,缺失掉了掌握十万个基础概念的最好时候,
怎么办呢?只好打包好奇心,统统扔进大脑深处的垃圾场咯。
今天,长大成人后的我们重新有了勇气提出十万个为什么?然而,谁还有乐趣知道诸如“为什么我不是石头”之类的奇葩问题呢。
今天的我们倾尽全力问自己的是这个:"为什么我找不到好工作?"“为什么我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为什么我婚姻如此悲催”"为什么我的家庭不幸福"
"老天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讲道理,这些问题原本该是我们在读大学那会就提出并穷究的问题。
可进化的学习网络?自问自答的思辨能力?——拉倒吧,根本没听过这回事情!
自问?敷衍了事吧。再问,自欺欺人呗。再再问......真是好不烦啊!
喜欢就喜欢,讨厌就是讨厌嘛,哪里存在什么肯定到否定,否定再到肯定这些事情哦?那TM不是跟那个谁谁谁一样,一根筋吗?
再于是呢?
来到毕业后,受到社会环境的逼迫,我们只好重新问自己,倾尽全力地问:“为什么,我TM只能闻见好恶,一点不能闻见思路呢”
对啊,毕业后的我们就是缺那一根筋呢?
没有那个筋——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只能被局限在大脑最原始旧网络—情绪和感性的烦恼里选择。
新思路?——我们大脑压根没有发育过那套可进化的学习新网络。
再后来怎么着。
沉睡的大脑最后找到的答案普遍是这个:
“去他妈的problem,就这样吧,反正这都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问:为什么我不幸福
答:社会环境不好,家庭背景太差,父母不懂教育、他/她不适合我,朋友太坏、天生没有好命、.月亮不够圆、地球转的慢.......。
讲道理,一个沉睡的大脑从小就没有闻见过【幸福】究竟长什么模样?现在,突然说要它做到【幸福】。是可以把理由推给外界,至少我的不幸福你们所有人都有责任吧!
06、新思想的接生婆|概念认知
停下来吧!
解决问题的源头永远不是找到外界谁应该为你的幸福承担最大的责任,找出那个答案,也安慰不了你的委屈!
真正的问题,折磨思考的秘密只是那些混乱模糊的概念所导致的模糊混乱的糊涂挣扎而已!
重新来一次,自己重新再来一次!自己重新来一次厘清正确的概念!
【幸福】究竟是什么呢?
概念是有结构的;开端于概念的定义,指称、属性。
用百科定义来举例:幸福——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
一个适当的概念包括对象的所有属性,可以作为工具或定义解释的功能
【幸福】这个概念是由一个一个更具体的概念叠层的,你需要一个一个去分解琢磨,一个一个去实践调整,直至改变你思想最底层的概念结构。接下来?当你看清幸福是什么模样,你的大脑会在新思想的路上,根本停不下来。
07、我+()问题=解决问题
当你看见幸福是什么模样,你的大脑会在新思想的路上,根本停不下来!
请注意,这句话并不表示你就一定可以做出【幸福】来。
这中间,还有一个【我】的事情。
【我是什么意思?】它同样又是一个叠层的概念,你也需要分解【我】概念,去琢磨,去实践调整,改变自己思想最底层结构。
难处在哪里呢?【我】和【幸福】都不是绝对的名词,它们都可以做形容词,这意味着它们需要相互匹配,没有绝对的答案。
没有绝对的答案,不是说没有答案,至少,我们要主动去寻找,不是吗?
结尾语:
大脑森林是个非常复杂的迷宫,深入到大脑思想的最底层结构|概念认知,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可是,我们没有其他方法啊,不进则退,这是没有人能抗拒的自然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