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十岁的缪可馨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虽然还有背后其他的原因,但是一个孩子就这样抛弃了自己的生命,就此消失,这对于她的家人和欣赏她的人来说,实在是悲痛。她放弃了本该拥有的众多美好的未来的可能,这样的悲剧却时有发生,不只是孩子,我们对于死亡的认识真的太少了。
当生活给予我们的考验,达到我们的承受极限时,我们也常会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也会问“活着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放弃吗?”甚至也会想到自我终结,但是对于面对这样的人生终极问题,很少有人能真的看懂透,甚至,问别人这个问题时,一般人会把你看成消极的“负能量”而远离,所以,我们真的该看看相关的书籍。
刚好理想国出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本书,这个时候进入我的视线。想其哈姆雷特里发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的疑问和思考。
而这本书就是思考关于活着和死亡,意义和困境的问题。在书中,作者有关于人类意义的分类和谈论,有关于人生质量的阐述,有对既有观点的议论驳斥,并指出起纰漏和不合理之处。
虽然读起来好像没有那么“正能量”,但是对于现实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尤其是作者提出的问题,讨论问题的角度,还有一些不那么主流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从作者理解我们某些时候的悲观想法上,也能给予困境中的人以安慰。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人生终极困境的坦率指南,希望给我们带来安慰的同时,也帮我们理清人生那些终极问题。《生存还是毁灭》开篇就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前提,“我们出世,我们生活,我们一路上受苦,然后我们死去,此后永远地被抹除。”是啊,虽然很多人都避讳谈论死亡,但是魔性的2020年,我们听到了太多关于死亡的消息。关于“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的死亡威胁,是时候该去正视和谈论它了。
那么,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既然生死已注定,人们只不过是白白在这世上走一遭,那么“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作者给出的答案是“说到底,不为什么。”哈哈,是不是听起来很丧?像作者说的“真相往往是丑陋的。”《活着》的作者余华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曾看过对活着的意义最有意思的解释就是“来都来了”。“既来之,则安之。”也是我们稳定自己的一种心态。
问题是怎么安之呢?让我们积极地寻找人生的意义,提高生命的质量。
作者从这几个角度来判断生命有无意义。
一、个人观点下的意义
个人观点下的意义有两种,
一个是:一个人对他人有积极的影响,使得自己的生命在他人看来有意义。比如,勇爬楼营救小孩的海尔员工,他帮助了别人,使得个人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
再一个是:某个人的生命如果达成了由其本人设定的富有意味的目的、目标时,它就有意义。
这个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比如在健康、技能、熟练程度、知识等方面达到某种水平。
这些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的,完全在个人的掌控之中的,就可以是自己的生命有意义。
二、社群观点下的意义
一个是:对家人的爱和珍视,给与他们支持、陪伴,在他人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家人有重要的价值。
还有一个是:从人类社群角度看有意义,比如体贴的医生护士、爱岗敬业的教师、无私风险的义工,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留下好的影响的印记,这也是一种意义。
三、人类观点下的意义
少数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人物,他们对全世界施加生活影响,留下的重大印记。这样的人很少,但他们重要、积极、具有世界意义的影响,使得他们的生命具有人类观点下的意义。比如一些伟大的发明家或者其他行业有卓越建树的人,他们的作品替代他们流传下来,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四、宇宙性意义
在书中,作者通过种种论证得出结论,“宇宙性意义是无法获得的。”我们的生命不是永恒,对于宇宙层级的无意义,深深地属于人的困境,深到不可改变。
但是我们可以追求世间意义,我们的生命可以对彼此有意义。我们应该把关注点引到世间意义上来,想寻找意义,就要超越自我,在延伸到自我边界的事业上努力。
在《士兵突击》里,许三多有这样一句台词:“好好活就是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着才有有意义的可能。
生命的意义不是唯一的,也很少有人会满意自己生命所拥有的意义的量,人们想要的意义一般都会超过已经获得的意义。而人本身能够获得的意义又是有限的,这就造成很多人会觉得迷茫。其实,我们不值得为无法获得的东西担忧,而是为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上努力。
能让自己的存在对他人有价值,就有了自己生命的世间意义,努力多创造一些世间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恢复个体的控制权,这就判定了自己的生命存在意义,也是值得延续的。从而自杀的选项就被弱化了。
书中作者还深刻地谈论了关于自杀的问题。
因为意义稀缺,人生有限,而困境时时都在,我们一旦来到这个世上,生命的艰难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避开。所以,作者认为我们不应该对自杀的人进行道德评判。尤其是在生命的负担很沉重的时候,他们会有他们认为更明智的想法。自杀在人看来都是“想不开”的不理性,而作者深深地理解他们。有些人已经谨慎地思虑过自杀这件事情,他他们决定不再忍受他这份生命负担,我们也不应该去指责他们。
之前看到有评论说:“看过这本书,我不想自杀了。”是的,当有个人能够明白你,而且有理有据地告诉你,你的人生有意义,你可以去创造更大更的意义。他也能理解你身处困境的艰难,他不会指责批评你的不应该,这将是多大的安慰呀。
如作者大卫·贝纳塔 在《生存还是毁灭》引论里说的:
“一本悲观的书最有可能慰藉到的对象,是已经有同样看法却因此感到孤独或觉得自己有病的人。若能发觉有人跟自己看法相同,而且这些看法有不错的论证来支撑,这些人或许能因此得到安慰。”
相信很多人对罗曼·罗兰那句名言已经背的非常熟了,“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依旧热爱生活。”
真相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人的困境,实际上仍是一种悲剧性的困境,这种困境无人能逃,这种困境不只在于生,也在于死”,作者在通过多角度的思考,摆清楚所有的可能,告诉你所有意义的可能,也告诉你“生并非在每个方面都坏,死也不是在每个方面都坏”后,相信,很多人对于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会有更加通透的理解和认识。
叔本华说:“人生就是痛苦,我们可以把痛苦转换成幸福”。对此,关于人活着的意义,就关系到乐观和悲观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作者在书中也做了论述。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困境也会有不一样,人生中总有一些坏消息,但是多角度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也会发现有很多的好消息,把痛苦转换成幸福是我们的任务。
这本哲学类书籍总体来说,有点难懂,但是作者细心地考虑到读者,在书的前面有”阅读指南“ ,告诉读者哪些章节大概讲了什么内容,又有哪些章节可以略读。在书后面又加上了全部总结了全书的”结论“。这本看似薄薄的书,却深含着人生中的大问题。如果你对生命的意义或者永生或者死亡的人生终极问题存在疑惑或者兴趣,这本书,可以看看。
希望在人们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时能够正视死亡,并能尊重和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