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饲料”的高效课堂
(钿)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课堂,“先学后教”、“小组讨论”、“学生展示”、“当堂训练”似乎已成为衡量高效课堂标准的重要内容。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校的教学方法顺应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主流,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于是全国掀起了学习洋思,学习杜郎口的热潮,甚至认为洋思、杜郎口式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追求高效课堂就是追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的收获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急于求成的现象,于是有了“吃饲料”的高效课堂。
“吃饲料”原指用掺有激素的饲料喂养动物,使动物违背生长规律而迅速生长。吃饲料的动物营养价值低,“好看不好吃”。
“吃饲料”的高效课堂是指高效课堂所应具备的条件不是自然存在和成长的,而是人为创造的,其“高效”具有“人工性”。一般情况下,产生自然的高效课堂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自然条件:
1、教师有良好的工作心情,能主动自愿地为创建高效课堂作充分准备。
2、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敢于发言和表现自我,并能在课前较顺利地完成先学的环节。
3、所要上的内容不很复杂,难度适中。
如果一个教师不完全具备这三个自然条件,又要上出高效课堂来,特别是有领导来检查,或外校教师来听课,怎么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上一节“吃饲料”的高效课堂给外人看。方法是:
1、选择教材中较简单的一节内容,不管教过没教过;
2、对学生在课内的表现要事先进行导演,如果学生不会“演”,还可到别班换学生,把那些“演技”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那样课堂就会“讨论十分热烈,展示非常漂亮,质疑很是尖锐”;
3、授课教师辛苦一晚上或是几天好好准备这堂课。
这样,第二天一堂高效课堂就产生了。
这种“吃饲料”的高效课堂是做给他人看的,因为做秀的成份较高,它有一定的临时性、功利性、虚假性,所以生命力不强,只要上面领导没有要求或换了一个领导或者是环境改变了,这样的高效课堂就自然消失了。
当然,“吃饲料”的高效课堂并不是绝对的不好,如果作为概念课来研究,它至少象征着高效课堂的一种方向,如果常态课都能这样该多好,它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