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法国现当代绘画展在成都举行,早起,天下着小雨,人烟稀少,正是静静欣赏的好时间。
来到浪漫主义区,首先就是一副复制的《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画中半裸的自由女神左手持枪,右手高举法兰西三色旗,领导民众奋勇前进,像极了《悲惨世界》里描绘的大革命时期的街头战斗。
与浪漫相对应的就是现实,展厅里有多幅现实主义绘画,比如库尔贝的风景画,可惜他的《奥尔南的葬礼》、《画室》这些名作没有机会漂洋过海来让我们一睹风采。
工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绘画在写实方面的追求无情地被摄影所封印。这个时候日本浮世绘传至欧洲,东方绘画的写意成为早期印象派画家新目标。
继续向前走到尽头,印象主义大师莫奈的一幅圆形睡莲图映入眼帘。蓝紫色向粉黄色基调过渡的水面上,一团团红粉的荷花漂浮在绿色莲叶上,仿佛是还未觉醒的梦,看得见在那里,可是又总也看不清。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莫奈的睡莲也许就是反映了这纷繁复杂、纠缠不清的现实世界。
继而进入新印象主义,即所谓点彩派,与印象主义的区别是其画作充斥着大量彩色色块与小点。
然后是象征主义,其中一幅名为《孤独》的画作有点意思,一个白袍人独立于湖边,湖面上波光粼粼,森林里松涛阵阵,他的身后立着两棵树。你会不会觉得既然反映孤独这个主题,画一棵树不是更好?我的理解是,连树都是两棵共生,连树都有自己的伙伴,这是不是反衬出此人更加的孤苦伶仃?
还有一幅《俄耳浦斯的里拉琴》。
这个神话故事的梗概是:俄耳浦斯的新婚妻子被蛇咬死,俄耳浦斯凭着自己弹的一手好琴,让冥王同意他带着妻子离开地府,条件是他不能回头。两人跌跌撞撞一路向前,就在要逃出生天的那一刻,俄耳浦斯忍不住心头激动,回头一瞥爱妻,就在那一瞬间,妻子永远的堕入地狱……(有一幅描写到位,可惜不在本次展览中的画,见后图)
话说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一般画家是挤出颜料在调色板上调配好后作画,野兽派画家则是挤出颜料后直接作画,颜色对比强烈,个性鲜明生猛。遗憾的是,这次送展的是马蒂斯27岁所作《贝勒岛城堡》(下图),完全看不出其野兽风格。再附一张他的经典之作《舞蹈》。
另外现在的家庭挂画,很多都是抽象主义作品。对于这类画作,本身就是抽取和现实相像的部分,留下和现实不像的部分,所以个人觉得欣赏时不必在意画的是什么内容,因为作者创作背景及表达思想并没有详细写出,所以大部分人看不懂是正常的。
至于什么超现实主义,简直就是做了一个怪诞的科幻梦。
看下面的画,毕加索的《静物:水罐、杯子和橙子》,很多人是看不懂的。壶、杯子、橙子的形状看得出来,可为啥壶和杯子又画的一团乱麻?以壶为例,当中的圆圈其实代表着壶底,你别晕,立体主义就是把三维物体的各个面,用二维的画面展示出来,你就当是绘画界的脑筋急转弯吧。
这幅画的作者是毕加索。老毕的画嘛,立体主义,感觉比梵高的难懂,可两人收入相比差得实在太远,一位是亿万富翁,一位是城市贫民。毕加索是艺术家财富排行前三的人,而梵高一辈子只卖出去一幅画,价值3法郎。为什么?
有个简单而残酷的真相是毕加索会讲故事。他知道大众懂画的人很少,于是他召开记者会,抽着雪茄讲述其中几幅画背后的香艳故事,会创造几个谁也不懂的名词,会邀请巴黎名流讲述看画的感受……他提前营造了一个高端消费的需求市场,他的画在还没有开始画时已经卖出去了。大部分人的爱好就只是爱好,要花钱去培养去维持,可以叫做“消费型爱好”,毕加索则是把爱好变成了赚钱的职业,这就是“生产型爱好”。
最后的两幅画就更是无语了(见后),前者像是花色的地毯,后者像是沥青刷过的墙面。我在想我们这样来理解这些作品吧,从文艺复兴以来,在绘画技艺方面,达芬奇理性发展,米开朗基罗感性发展,再通过拉斐尔集他们之大成,从此定下了绘画界的“牛顿三大定律”。所以,你能够想象,通过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抽象主义等等各种画派的进化补充,这个画界的力学体系已经日趋完美,留给后世画家的建树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心有志向的后辈们,竭尽所能的在各个方面予以突破,颜色、光线、材质、内容、表现方式……他们或许只是希望,自己侥幸能成为画界的爱因斯坦而已。
温馨提示:参观展览最好关注微信公众号“成都博物馆”,在里面预约时间,最好是周二至周五(周一闭馆),人要少一些,展馆地点是成都市天府广场西侧。现场有免费WIFI,公众号有语音导览功能,所以即使美术零基础您也不用太担心啦。
2017年10月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