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家的孩子,自尊心总是更强一点,怕别人知道家里穷,怕被别人看不起,怕被放到大庭广众之下指指点点。
于是,为了维护自尊,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总是要多吃一点苦。
学校有菜有肉爱心午餐,不好意思去吃,宁愿啃馒头就免费的汤,花一样的年纪,饿得面黄肌瘦……
学校公开的贫困生补助,或者商家慈善资助,不好意思去申请,怕站在台上接受所有人怜悯的目光……
对于这样的孩子,学校很着急,老师很着急,孩子来读书,不能让孩子吃不饱啊!
于是,很多学校开始想办法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孩子饭卡,如果一个孩子,一个月在食堂吃60顿饭,平均一顿都不到7块钱,就给孩子饭卡打钱,保证孩子每顿饭能吃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一卡通消费,如果孩子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但是消费还不到240元的,他们就一次性打160到孩子卡内。
郑州大学,同样是研究孩子的一卡通消费,通过这个,学校挖掘出很多不愿意拿补助的孩子,靠主食就免费菜汤拼命念书,郑州大学决定,对于每个月消费不到120的孩子,学校往他卡上打钱。
电子科技大学,有一套专门的系统,只负责去找“隐形贫困”的孩子。这套系统,记录了学生各类在校消费,比如说,吃饭花多少钱,买水果花多少钱,超市零食花多少,日用品花多少,每个学期坐几趟学校班车等等等等,非常详细。再结合学生勤工俭学,奖学金情况,家庭经济等等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计算机会给出一份名单,告诉学校应该补助谁。
有类似举动的学校还有很多很多,每个学校的方法也许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整个过程,不用孩子申请,钱是偷偷打到孩子卡里,只有学校和孩子知道。
有人担心,会不会有孩子知道规则后,钻空子去骗这个补贴,南京理工大学的老师,是这么说的:如果一个孩子,为了拿这个补助,连着三个月,每顿都吃几块钱,那孩子是真缺这点钱,我们愿意把这钱给孩子。
这些学校,这些老师,给予孩子的,不仅给物质上的资助,他们尽最大的可能,维护着这些孩子的自尊。
我相信,若干年后,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回忆起大学时光,想起的不是饥饿和窘迫,而是食堂里香喷喷的大鸡腿,是食堂阿姨满满一勺子的红烧排骨,偶尔午夜梦回,嘴角也会带着满足的微笑吧。
你放胆探索世界,我守护你内心柔软。
所谓为人师表,大约就是这样吧。
人间事,多美好。
看到上面这段文字,感受着最高境界的善意就是顾及他人的尊严,可能有些人看到这些文字脑海里会有一种疑问,真的还是假的,你相信的世界是你经历过,看到过的世界,你没有经历过,如何能懂得世界上可能还有一群人为了生存都是费尽全力,生活是如此不易,先生家境特别困难,初中的时候他很能吃,家里实在太困难,几乎都是吃坛子里的咸菜,听说他一块油豆腐吃八两米饭,听说他饭里没菜泡白开水咽饭,听说他为了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天割几篮子猪草才去上学,期末考试第一名,有2块钱奖励,但是因为他每天上课都迟到,需要给妈妈割完猪草才去上学,于是2元的奖励也被扣除,最后只得到了精神鼓励~奖状。读大学那年为了不增加太多家庭开支,特意报考了师范大学,第一学年的学费是乡政府捐赠的800元,一套被褥也是政府捐赠,那套被褥陪伴他大学研究生七年。大学本来就有针对困难学生助学金,但是生于寒门,但是内心高贵和倔强,没有申请困难补助,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同一宿舍的学生会主席给他填写的特困申请单,于是他大一大二的学费总算因为这样温暖的人得到了解决,生活来源和开支,很多部分都是来自他去外面做家教,每次站在人流多的超市或者广场,身上拿着一块上门家教的日子成了他主要的业余生活,其中遇到很多好心人,也碰到个别戏弄他的成人……,听到他说的很多往事,在看到今天这篇文章,让人感慨和感动,生活有很多苦难和磨难,遇见美好的人,遇见美好的事,每当自己回想起生命中的他们,内心都充盈着幸福和美好,谢谢所有给予困难和磨难中前行的人,你们的善意是一道光,照亮和鼓励他们励志前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