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群渴望成长,渴望新世界的年轻人中,我一直是潜水状态,听别人的故事,看别人的只言片语,你肯定说这多烂俗多鸡汤多空虚,是的,我们被网络浸泡的固话思维都是一个模样,可你想想,现在正在改变世界的,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不就都是把那些我们嘴边说着知道说着烂俗的方法资源整合起来,创造新世界的吗?
如果仅仅这样,其实对我还没什么说服力与推动力,真正催化我的,是一个个优秀00后的后生可畏,以及每次消息里直截了当戳到我痛点的故事,或许也是你的——社交恐惧。
自己谈不上恐惧社交,想想自己有几个不洗头就能见的十几年闺蜜,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有一个逻辑清晰到性冷淡的大脑,还有一双能把人看得七八成熟的“慧眼”,社交恐惧?开玩笑!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如今越来越会过度审视自己的缺点,你越来越在意别人在你说话行动时候的反应,你越来越喜欢迎合别人的喜好只为了在外奋斗能多个“朋友”,你越来越觉得如果你一个人在出租屋病倒会不会有人知道?这些问题与细节在我看来,都包括在“社交恐惧”的那一亩三分地里。
在2018都要马上登场的今天,我决定给自己一个脱胎换骨的机会,既然没有什么成本投入,既然我有这个隐隐的社交诉求,既然我痛恨每天工作完就追剧睡觉的空虚六小时,那我为什么不继续捡起我的简书,真正克服掉自己的拖延症,做点什么,来治愈在大城市奋斗的恐慌呢?
所以,第一天的打卡,就这么开始了,如果你也愿意,那就一起来吧,毕竟,一群人走得更远一些~
Day1.
几个问题:
1. 你对自己的错误认知从哪里来?
我对自己的错误认知来源于两个阶段:
阶段一:过去我一直活在好朋友的圈子里,大家从小就熟络,多小呢?在我们人生观价值观还没形成之前,大家住的不远,家长彼此认识,同一个班级或者临班,上学在一起,放学还在一起,但大家在不一样的家庭成长,高中后接触不一样的文理培训,大学接触不一样的地域文化与教育,我把自己局限在跟发小们交往的逻辑上,说话随意,理所当然的撒娇依赖任性,认为人之间的相处就是这么随意,所以就错过了很多朋友和机会,不要说“这说明你没遇到真正趣味相投的朋友,真正合适的朋友是不会在意这些的”,并不是的,任何一种关系都需要经营,朋友相互的吸引是依靠自我经营后留在自己身上的气质与个性~
阶段二:研究生期间学习,旅行,实习,打工,见过各色各样的人,人们都喜欢有趣的人,所以我就努力让自己有趣,大概是我对有趣有误解,我让自己表现得活泼,爱说爱笑,这大概是我做过的最尴尬的事儿,我的独特性就这样被随大流的决定,渐渐磨灭,消失的不见影踪,丢了自己,也丢了方向
阶段三:在认识到自己不必如此刻意去改变后,我慢慢沉淀,找回原来的自己,只是不再那么刻意,我不善言辞,理性感性切换自如,一针见血却不再犀利无所顾忌,主动去认识我感兴趣的人不再等待,但是,我发现自己变得小心翼翼,可能太想要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前行,所以广撒网的贪心让自己敏感对待谈话的人,聊天变得不在有趣,观点不再变得独特新鲜,大概给别人的感觉也是味同嚼蜡般的白开水。自己就是在这样矛盾中,只是默默奋斗,却丧失了交友的乐趣,与生活的单一
你呢?看到了自己吗?
2. 如何避免这样的泥沼,掌控自己的意念?
从自己的经验,简单说:
A. 明白自己的能力水平,给自己的魅力一个准确的定位,清楚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的样子,才能把自画像画的真实。
B. 个性与情绪一样,都需要输出,找到一个适当的个性输出口,把自己的个性释放出去,气味相投的人收到你的释放信号,自然就会萦绕过来,这样你才有了环境
C. 不要谁的话都听,但也不要不听你不想听的话。并非忠言才逆耳,爱你的人有时候说的话也难入耳,但你要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而不是这话太难听。
都听谁的话?就我而言,
(1)我听我榜样的话。榜样之所以为榜样,是因为他们有的素质你没有而你想拥有,那做到靠拢就是要听听他们怎么说,他们的方法或许不适合于你甚至有时你不太认同,但新思路的启发,就是这样留心积攒来的~
(2)我听爸妈的话。他们的价值观或者他们的思想或许过于保守跟不上时代,甚至不对,但有时候听听他们半辈子走过的路,这些道理不至于害你,反而会让你明白自己的底线与中心标杆,无论走到哪儿都不会差太远~
(3)我听对手的话。对手的信息是最宝贵的反馈,恶意中伤让我明白他的痛点是什么,我对他的威胁是什么,我在行的是什么;虚假信息让我清楚我未来的陷阱有可能在哪个点上;奉承的话让我明白以后要警醒的什么,不至于自己飘飘然~
3. 真实的我?
真实的我是什么样的?好像自己一直不喜欢去琢磨,有时候复杂的情绪多变到像南非的草原,但却总是充满惊喜与彩虹;有时候又过于简单,简单到觉得以后几个标签足以写在墓志铭上来证明自己的一生——爱生活,爱思考的终身学习者~
自己是什么样的重要吗?
重要,因为它让你爱自己~
自己是什么样的重要吗?
没那么重要,因为它解绑了你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