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腾讯新闻的头条吸引了我的注意。
事件是这样:
在公交车上,三个老头猥琐两名女孩,女孩反抗后遭污言秽语辱骂,有小伙子指证并出言喝止,反遭三个老头围殴,并遭滚烫的活底料泼满全身,不仅身体被烫伤,还被打成脑震荡。
视频中,三个老头的态度非常嚣张,骂出的话不堪入耳,动起手来更是毫不含糊。周围的乘客,都无法阻止他们暴打青年。
看到新闻我不仅想起七月份的“迪士尼摸臀事件”。
当时,被摸的女生上前理论时,8岁男孩的母亲也是态度非常嚣张,直接动手打人,边打边辱骂。
两个事件是类似的,不同的是一个是老人,一个是8岁的男孩和他的母亲。
《仁德法语》中有句话说:一代新人接老人,一代老人育新人。
不仅在想:这个男孩多年以后,会不会就变成今天的老人?而像事件中的老人,他所教育的出来的孩子,会不会在未来成为他们这样的人?
2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跟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长辈,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有着举足轻重作用。
现在大家的物质生活都提高了,孩子成为所有的父母长辈们关爱的对象。我们特别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希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有所成就。
我们开始关注孩子的生活,关注孩子的学习。大人都极尽所能地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环境,最健康美味的食品,最舒适的穿着,然后送他们上最好的学校。
期望孩子能好好学习,能考出好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重点,都放在了孩子们物质生活和学习技能上,却忽略了最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
有人会说:学校里有思想品德课程,老师会教的。
没错,老师会教孩子思想品德课,也许孩子考试的时候,也能得满分。可是孩子在生活中真的做到了吗?孩子只是记住了理论的知识,可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却未必能做到。
为什么呢?
因为有父母长辈的例子在做榜样。
老师能教的只是理论知识,而家长教给孩子的却是,可以看的到,并能亲身感受到的实践课。纯理论的知识,哪能赶得上亲身体验来的深刻。
不知道新闻里的那三个老人,有没有孩子晚辈;不知道他们看到老人这样的行为是何感想;也很难想象,这样的老人所教育出的子女又是何等模样。他们可曾想过,自己这样的行为,会对自己的家人晚辈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3
曾听一个做老师的朋友讲过一些小学生的事情。
她带一年级时,班有个学生偷了别的同学的电话手表,后来被查出来。
老师当时问他,为什么偷拿同学的东西?
他说:“看到喜欢就拿了。”
“妈妈就是这样的!”然后他又理直气壮地说。
原来,他妈妈带他去买衣服时,也随手拿了衣架上的衣服放进包里,他看到了。
后来,找来他的家长,她妈妈满不在乎的说,孩子还小,不懂事。
她不知道,她的行为可能会毁掉自己的孩子。
朋友说,有这样的家长,孩子是很难成才的,长大以后基本都会重复父辈们现在的生活。
还有一个小孩子,总是随便乱丢东西,不想要的东西,随手就丢,有时候还砸到其他的同学。
老师告诉她这样做是不对的。可是孩子振振有词反驳,我奶奶就是这样的丢的!原来,这个同学家住四楼,他奶奶每次打扫卫生的时候,不要的小东西,都是打开窗子,随手往外面扔。
你觉得孩子还小,平时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殊不知,那些你忽略的小小的行为举止,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就像“迪士尼摸臀事件”里,孩子的母亲在辱骂推打年轻女孩子,8岁的小男孩就在旁边看着,不哭不闹,表现的非常冷静。因为母亲的行为告诉他,他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别人。
他母亲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误导了自己的孩子。如果等以后孩子大了,做出更激烈的行为并为此付出代价时,他的母亲肯定是“功不可没”!
育才先育德,育德比育才更重要。而家长才是孩子育德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自己的德行都不好,怎么指望孩子就能成长为品德兼优的人才?!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很是认同:
所有变坏的孩子,都是有父母一心“栽培”的。一个孩子的模样,是父母一生的缩影。你是什么样,他就长成什么样。
希望家长在教孩子成才之前,先教孩子品德,在教孩子品德时,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自己先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