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1.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方式有很多。博览群书之阅读是一条路径;吃一堑长一智之实践是一条路径;善于教育观察,在观察中体悟更是一条不可或缺的路径。因此,学会并善于教育观察,是为师者需要关注并需不断提升的一项本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2.什么是留痕?简言之,留下痕迹。往大处说,人活一世,都希望流芳百世、名垂千古,为世界留下巨大、宝贵的遗产,像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就是一种留痕。往小处说,你阅读一本图书,在上面圈圈画画、批批注注,也是留痕。“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倒是适合我们这些为师者。
3.如果我们能把这三个问题研究透,一定能成为一名轻负担高质量型教师。
第1个问题:学生在哪里?
第2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
第3个问题:我准备怎么把学生带到那里?
第一个问题告诉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起点。学生已经会的不教,你交教了他还是不会的,也不要教;留给我们要教的其实不多。著名教育家奥苏伯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白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第二个问题告诉我们,教学必须有目标意识。我们要始终非常清晰到底要去哪儿。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犯这样的毛病 ――在路上走久了,竟然忘了为什么出发。为了始终明白自己要去哪儿,我们要经常研究学科知识结构、学科培养目标、学科评价体系,要有既见树木,更见树林的智慧。
第三个问题说的就是“怎么教”,也就是教学的路径选择。关于怎么教的问题,我有个形象的比喻:组织教学就像带学生登山,有的老师能为学生开辟出一条登山捷径,让学生轻轻松松登上山顶。有的老师则不同,总把学生往最荆棘、最险要的路上引。
什么是好老师?我觉得,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聚焦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状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这样的老师,就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就是一个专业水平极高的好老师。
要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我们需要从自己任教的学科出发 努力从做一名“轻负担高质量型”的教师开始。
4、一个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的蚂蚱或者昆虫,永远不会知道地球上还存在冬季 ,因为在他的生命里日历里一年只有三次。
5. 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看到“孩子学得苦,老师教得累”的教育现实,几十年如一日,苦苦探索,从探索情境教学拓展情境教育,再到构建情景课程,创立了“情境教育思想”,走出了一条充满荆棘有鲜花盛开的教育之路。这样的例子、故事举不胜举。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郭丽萍老师的“创意写作”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蒋军晶老师的“群文阅读”东西南北中,他们选定了一个方向,或是几年,十几年,或是几十年,坚定不移,持之以恒,走出了一条阳关道,走出了一片艳阳天。
6.通往广场的道路不止一条,名师大咖门在教育这方天地里,策马驰城,纵横裨阖,开辟出一条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7.吕叔湘先生认为:“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设计好语言训练点,其目的就是加强语言实践。
关于文本解读的话题,许多专家都有精辟的阐述。进一步,换个思路,找个点,是我对文本解读的事实践总结。要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恐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只要我们能在别人停下的地方,往前多走一步,只要我们能在惯性的思维中换个视角,只要我们能在文本解读时找准切入点、空白点、训练点,就一定能享受到发现的喜悦,一定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明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