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
“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
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
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封人曰:“始也我以女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鹑居而彀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
封人去之,尧随之曰:“请问。”
封人曰:“退已!”
解:
本章记述了尧和华封人的对话。尧是世俗的圣王,是儒学的典范。在《庄子》文本中,尧却每每甘居人下,向不同的修道者请教。
这里想尝试一种新的解读。如果文本的内容截至“……,故辞。”,而没有下文;那么,此处的尧还是昔日的那个尧吗?我们看到,华封人拜祝的“寿、富、多男子”都为世俗翘盼,谁不想长命百岁呢?谁不想富裕不忧呢?谁不想子孙满堂呢?换个场景,尧去求教成道者,也向他说了这番话,估计会被拖出去打。文本中尧用道家的口吻分析到,“多男子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可以读出,尧能够认识到世俗纷扰的弊害:“非所以养德”。如果没有下文,我们大概可以得出结论,即尧已经走在成道的路上。
后文一大段华封人的对答破除了我们的结论。在华封人的用词中,尧顶多是个君子,称不上圣人。在他看来,尧的见解甚为鄙陋。“天生万民”,各司其职,何惧之有?财富分享,何事之有?千岁寿命,乘云遨游,何辱之有?华封人一段话又将尧踢回了人间。
尧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天刑之,安可解?”这句判定孔子的话同样可以用在尧的身上。尧桎梏于是非对错世俗的纷扰,有人跟他说摆脱世俗种种,他就认定世俗有问题。这是“以物观之”的态度。本章华封人不同,他能够“以道观”,在道的视野下,尧的见解瞬间土崩瓦解。可见,求道要跳出世俗,踩着什么跳很重要。评价一番,本章立意较以往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