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萧艺语
-1-
一个月没有更文了。
最近集中读了一些村上春树和张爱玲的作品。之所以没有及时更,是为了日后再写时能对作者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把握,从而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
前几日收到一个热心读者的私信说,你很久没有更新了。我回复,对自己不满意,所以潜心修炼。他只回了两个字,静等。
不得不说,这份期望给我敲响了警钟:不可以停下来太久。
于是开始思索,先写哪一本呢?最先想到的是村上春树的《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因为在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有很多共鸣。然而左思右想间,竟还未及动笔。
这两日断断续续读完了李碧华的《胭脂扣》,篇幅不长。趁热打铁去看了同名电影,前面暗自吐槽改动太大,每一处都不及原著动人,不料结局却被戳中泪点,猝不及防地泪流满面。
如花面对着十二少唱出当年的戏,十二少于惊诧之中立起。
如花说,谢谢你还记得我。摘下定情信物胭脂匣还给十二少,决绝转身。
步履蹒跚满头白发的十二少,用沙哑的声音说着:如花,如花,原谅我。
如花头也不回,飘然隐去。
可以说影片中的结局弥补了原著中作者刻意留下的空白与遗憾。读完原著后再看电影,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一世情缘,终结于此。黄泉苦等,倏然一生。
-2-
小说《胭脂扣》讲述了一个富家子弟十二少与风尘女子如花相恋却最终未果的故事。迫于生活的无奈与家庭的压力,二人双双殉情,约定来世再见。
当然,这只是最初的假象。黄泉路上女子等不到恋人,遂以下一世七年的阳寿换取七天的时间重返人间,寻觅走失的情郎。
寻觅的过程中,真相才渐渐浮出水面。
原来,她曾怕自己错付了款款深情,曾担心对方无意放弃一切,共同赴死。因而在吞鸦片之前悄悄将安眠药投入酒中,并劝十二少饮下三杯。
这个男人,她要据为己有!
而后她在十二少面前吞下鸦片,又分了一份给他:“如果你也有一点真心——”
她以为这样便万无一失了。倘若十二少真心,他自会吞下鸦片,殉情而死;即使他无意,也终逃不过安眠药的毒。
可令她震惊的是,十二少被救活了。一直留在人世五十几年,枉她在黄泉路上苦苦等待。
至此,大势已去。支撑她的信念轰然坍塌。
最终,在“我”和女友阿楚的帮助下,三人在制片厂找到了跑龙套的十二少。
对于此刻的十二少,小说中只有一些非常侧面的描写:因吸食鸦片被抓罚款,从对话中的“次次”一词,可推知此为常事;随地吐一口污秽不堪的痰;对自己屙尿的自嘲。
曾经的风流阔少,如今落魄至此,老来只剩了一具不堪的皮囊。
如花悄然消失,再无下落。“我”不禁感叹,竟然是这样。竟然是这样。竟然是这样。
读完的那一刻会有很多疑问,究竟如花有没有认出十二少?有没有和他对质?她离开时是释然了,还是依旧伤心欲绝,抑或对此时的十二少失望至极?十二少会不会还认得她?会不会心生感慨?会不会深觉有愧于她的痴情?
电影的结局给出了一种答案。看着那个蹒跚的老人用沙哑的声音嘶喊着“如花,如花,原谅我”时,不禁泪目。
他的一生都背负着这句话,不得解脱。
-3-
圆满的爱情都相似,而悲凄的爱情千万种。然而在这充满动荡的人世间,能有多少圆满?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
多么刻薄的比喻,却又真实!
在张爱玲的笔下,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是苍凉的。李碧华这本《胭脂扣》的故事何尝不是。于凄美的爱情中夹杂着世事无常的无奈,更是悲凉至极。
如花的深情终被辜负,固然令人悲哀,那么十二少呢?他是否“偷”回了一个完满的人生?
通过小说只能大致推知,后来的他抛妻弃子,依旧沉迷鸦片,浑浑噩噩度日。是因他失去了心爱的女人?抑或他猜知如花暗中给他吃了安眠药故而大受伤害?回味一场断梦,究竟孰令致此?
所以,他虽苟活,亦是伤痕累累的罢!
深情的背后,一个决绝阴狠,一个苟且偷生。无论谁负了谁,终归两败俱伤。
然而最令人悲哀的还不在此。
纵使他们情比金坚,共赴黄泉,可虚无缥缈的来生事又有谁知?他们是否还会记得这些愿望和誓言,重来履约?
是了。在这动荡变化的人世间,有情与无情,结局都不过如此。
夜色如水。我走在街上看着人来人往,心有戚戚。人生天地间,本身都是如此渺小,更何况虚无的感情?我不再细想,裹紧外套,低头向着该去的地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