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归家
仔细想来,柴炅的原身离家求学已经五年多了,离开时还只是总角孩童,对家乡的记忆早已模糊。好在他现在的灵魂穿越前本就是句章人,曾经被孤儿院组织来鸣鹤古镇参观过。
鸣鹤古镇至少形成于大唐开元年间,千年以来,大体格局都没有变动,只不过在明清以后,由盐转药而已。
走着走着,华梅在轿子里就呆不住了,掀起窗帘要轿夫停下。柴炅和柴富都以为出啥事了,忙从前后跑来询问,却是华梅甚觉孤单,要和柴炅在一起。柴炅听了,无奈要她承诺等会过了长堤以后,一定要坐轿子,华梅忙点头答应。柴富递给柴炅手中长枪,将华梅举上驴,坐在柴炅前面,要两个轿夫抬着空轿子跟在后面,价钱依旧,两个轿夫笑了。
华梅也笑了,她依偎在柴炅怀里,呼吸着大哥哥的体香,陶醉的眯了眯眼睛,许久才睁开。她惬意的评价着江南山水和高丽的不同,询问着柴炅家里都有什么人,应该怎么称呼。
家里的情况,这几日柴炅都已经旁敲侧击的从柴富那里问了个明白,如果柴炅是外人,或者在后世算过命,或者接触过搞传销的,柴富都会防范一二,可是对自己的少爷,问的又是家人近况,哪里会有防范之心。只是他哪里知道,眼前的少爷已经换了一颗内核。
根据柴富的说法,柴家人丁不多,家主柴拱梁本是柴家村柴泽献私生子,母名崔氏,为柴泽献在外所纳外室,他奉母归籍以后,与诸兄弟不合,乃分家与鸣鹤场上奉母独居。
柴拱梁没有田产,专事商贾之业,常年奔波在外,后纳妻和氏,诞下柴炅,柴泽献这才分了二十亩水田给与柴拱梁。
柴拱梁以这二十亩田地赡养母妻,自己依旧常年奔波在外,五年前送柴炅远赴南都读书,未尝不是为了防倭。
从栲栳山里出来,左手边便是一片平湖,右手边还是栲栳山的外围山麓,柴炅大声问柴富,“这里是不是杜湖?”
“这是外杜湖,前面就是里杜湖了。”
又往前行进数里,一条长堤将明显是整体的湖面从中截开,长堤一边是外杜湖,一边是里杜湖,堤上栽着两行柳树,中间一条数尺宽的小道。堤头的丁字形路口有一个卖着小吃的摊贩,零散的摆着三四张桌子。
“富叔,堤尾的那个店还开着吧?”柴炅装作很熟悉的样子,其实他已经忘记了。
“应该还在吧,我也有两年没回来了。”柴富摇摇头,一个轿夫壮起胆子道,“这位少爷,应该还在的,我前日还从那里经过。”
“好,那我们就到那里小憩一会再走。”柴炅驾着走驴踏上长堤。
华梅想起柴炅说过要她过了长堤就要去坐轿子,再也没有兴趣观看两边的湖光山色,垂柳依依,只想依偎在炅哥哥怀里,任驴儿走到天荒地老。
只是长堤虽长终有结束的时候,很快就听见有人问询着轿夫,柴富上前说了几句,柴炅把她抱下驴来。
华梅一下驴,很快就闻到一股年糕的香味,她忙跑到摊前一看,却不由楞了。
眼前的年糕 不是记忆里长方形的样子,而是一个个椭圆形,里面鼓鼓的包着馅料,正在制作的一个年糕被压成薄薄的面皮,老板正在往中间放着炒制好的馅料。
“呵,是你啊,好几年不见了。”柴炅拴好驴走了过来,按着华梅的肩膀问老板,表现得像个离乡多年的游子:“对了,你贵姓?”
“小的叶二小,您是?”老板有点疑惑,面前的公子哥虽然有点面熟,一时间想不起来。
“街上西头柴家的小炅,你怕是不记得了。”柴炅有点胆怯。
“哦哦,想起来了,炅少爷您不是求学好几年了吗?”叶二小有些想起来。
“该回来参加科举了。”柴炅微笑回答,“帮我包二十个年糕饺,十个咸菜,十个香干。”回头叫道“你们都过来,每人两个。休息会再走。”轿夫挑夫们应和着围了上来。
柴炅拿起一个年糕饺递给华梅,她有些迟疑的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一亮,对柴炅点点头,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一直到吃完一个,这才找到空隙说:“真好吃!”又连吃了两个,想拿第四个,这才意识到问题,“炅哥哥,我吃这么多,不会长胖吧?”
柴炅微笑着摇头,她又忙抓起了第四个。
众人把年糕饺吃完,又休憩了一会,这才准备上路,华梅还是想黏着柴炅,柴富付了钱,上前道:“小姐,你是第一次进家门呢,一定要坐轿子进去,别人才会把你当小姐尊重的。”华梅只好皱着眉进了轿子。
靠近鸣鹤,人口渐渐稠密,越过金仙寺,柴富笑呵呵的说起柴炅幼时在庙里的糗事,逗得华梅哈哈大笑,一扫愁眉。
一进中街,柴富便看见一个家里的仆役,便喊了一嗓子。
那仆役回头一看,惊喜的叫了一声,忙上前施了个礼,围着柴炅转了一圈,露出满脸喜色,转身便往家里跑,显是报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