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很少将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而是喜欢在书里跳来跳去,搜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一旦对一本书失去兴趣,他就会停下来读别的书。
意识的主动性会极大提高吸收知识的效率。
推测是主题阅读文本的习惯,将阅读材料进行模块化的拆解,融合为一个综合文本,一次打通,再反复阅读,利用费曼学习法,降维打击。
让我想到很多人讲一开始阅读先怼量是什么意思,怼量的意义在于唤醒和巩固,将之前在大脑短暂停留或者暂时沉睡的记忆唤醒,也即反复。
所以怼量只是训练吸收度的一种手段,为什么很多人读了很多书还是没长进,我们通常的解释是“没思考”,那这里的思考指的就是“巩固”,看的书类型过于分散,无法串联,无法完成训练一块知识吸收度的目的,就像所有地你都刨了一边,但是没有一处精耕细作。
那我不喜欢怼量可以吗?可以,因为我的最终目的是巩固,所以只要是能够巩固的方法都可以操作,就像纳瓦尔,采用“费曼学习法”,公开处刑,用环境施压逼自己输出,这就达到了巩固的目的,同时还训练了超强的心态和临场应变能力。
2.
这也启发了我,用“年龄渐长表达欲减弱”“世事洞明便要少开尊口”“我已经写出过畅销书”等为借口,减少公开场合的发言,实则是一种故步自封的僵化心态。
这个结论是在反思的视角写的,我觉得和作者当时深处状态中的感觉太割裂了,有点矫枉过正了,其实”不想表达“这件事受多重因素影响,也不用把它视作一种负面的消极的存在,允许自己有短暂的沉沦。
我前段时间也是有这种状态,自诩为“越是表达,越是收敛”,有一种心态上的逃避,越发感觉”发公众号“是一个给我很大压力的事情,以及在此之前我接受过太多“要经营好朋友圈”这样“精英教育”的论调加上认知偏差,导致我自己就特别拧巴,实际上我知道这是需要的,但是我的执行方法不对:维持着某种不真实的人设,ego受到胁迫和施压。
因为没有朋友圈分组的习惯所以之前就感觉这件事情无解,接下来会慢慢回归到一种自然的状态里面,不再追求通用化的语言,而是依照平台调性去把握,适应环境的多变性,增强自己的可塑性。
3.
在我认识的人当中,纳瓦尔的智慧和勇气都是出类拔萃的。他的智慧和勇气不是“不假思索地一往无前”,而是“三思后行,谋定而动”。他很少随大溜,而是一直保持特立独行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家庭关系和创业路径,他的人生成就源于他有意识地选择独树一帜。
何谓“有意识”,以及达到“有意识”的状态需要做什么,怎么做?
4.
纳瓦尔说话做事不绕弯子,有时会直言不讳,但这也正是我喜爱和尊重他
的原因之一:他的想法永远不用别人去猜。他对我、对别人、对某种情况有什么看法和感受,无须揣度。在当今这个很多人口是心非、让人模棱两可的世界里,纳瓦尔直来直去的风格让人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解脱。
总结出两个纳瓦尔在这段话中体现出的卓尔不群的品质:
ego很小,戏不多
沟通舒服,会拿捏直言不讳的程度,语境,值得深究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