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那么吃货,但我爱吃,秉着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的原则,午饭便成为一天的重中之重。最爱的是米饭作为主食,温温的口感配上刚出锅的小青菜,蘸点小炒肉的咸气,闻着蛋花汤的气味,满满地吃下一口,一切便都变得圆满。可惜的是,原本可以接连成篇的体验却被上学的日子切割,只有在周末才能重温这种美好。更糟糕的是,去了大学之后,就连周末我这样的欲求也鲜能被满足,午饭,我的午饭。
食一
学校的伙食还是不错的,对于我这种级别的人——吃饱为主、花样为辅——来讲,已经绰绰有余。午餐的样式很多,无论是袅着热气的小馄饨,还是飘着葱花的汤面,将它们倒入胃的那一刻,股股暖气便从身体中四散开来,温暖着我的手、我的肚子,下及脚踝。
(图片来自网络)
我不是很明白小馄饨、馄饨及饺子的区别,作为生长在不南不北、不中不西的人,我对面食没有很多追求,唯独小馄饨——它是我难以割舍的一部分。跟在学校的体验不同,我的家乡,小馄饨是早饭的式样,它没有那么大的个头也没有那么丰满的内涵,只不过一小撮的肉馅配上薄薄的面皮儿,它的汤汁却与朴素的馄饨不同,总得是撇去浮沫的骨头汤加点儿紫菜、小虾米,配上一小勺酱油,撒上葱花,如果你跟我一样爱香菜,那么就加上一筷子,这样的汤汁加上易入味儿的小个头,闻着就觉得很满足。我最爱的那家店已经开业近15个年头了,以前它就开在菜市场的门口,每到周末的早晨,我便跟着妈妈去买菜,这家店是妈妈寄存我的好去处,只要来上一碗小馄饨,我就能呆上半小时,这样的顾客现在肯定不受欢迎了吧。不过,当时的老板娘并不恼我,她总是忙得脚不沾地,随时准备满足食客的点餐,偶尔得闲,便跟我拉拉家常,那样善谈的我原来也是会变成现在收住嘴巴的模样。
学校的小馄饨不是早餐,而变成了我的午餐,由于课程的原因,我每次都是急急地下单,狼吞虎咽之后背着书包重又出发。可能是因为把家乡的店奉为经典的缘故,我总觉得学校里的小馄饨有一丝丝的不足,多次的尝试比较之后,我得出的结论是:肉太多而皮太厚了。对于肉食主义的我,能嫌弃肉多倒是不多的体验。估计有且仅有小馄饨会让我产生这样的抱怨了吧。
食二
我爱骨头,尤其是构造相对复杂的节骨,因为对骨头的挚爱,我的母上大人总吐槽我,“你上辈子是条狗吧,看你啃骨头的样子”,对于这,我也很认同。学校的食堂有一个窗口卖的就是烤鸭饭和大姑反,相对于红遍网络的烤鸭饭,大骨饭默默无名,但我很喜欢。这家店没到用餐时间便会排着长长的队,午饭时间尤甚,所以只有在没课的时候,我才能安心地享受这一碗大骨饭。它家的饭很有特色,配菜也是一特色。大骨被分割成小骨,配上浓浓的酱汁熬煮,没有五香八角的味道,也没有姜的味道,煮好出锅放置在大钢桶里保温,当你点上这道大骨饭,食家便先盛上半碗饭,然后堆上几个肉骨头,配上一叠小青菜,放上一勺雪菜、花生米,点上葱,一份成品便呈现在眼前了。
拿到碗,请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先用勺子细细地将这些菜拌开,让它们混合均匀,正式开吃的时候记得一定要用勺子,舀上一勺饭加菜,满满地塞到嘴里,然后夹起骨头咬下一块肉,咀嚼着咀嚼着,咸香的气息便在口腔内扩散开来。这时候除了满足,还能有什么感受呢?
食三
大骨饭的菜是极好的,但它的饭却总有些不尽人意,对于追求好吃的米饭的我来说,这可就是没中不足了。这时候,食堂的好吃便显示出来了,我可以在小空间内,享受到多种的美食,再巧不过的是,在离大骨饭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煲仔饭,他家的饭可是顶呱呱的。每当我午饭想吃水分适度的新米的时候,煲仔饭总是最好的选择。
(图片来自网络)
煲仔饭煲仔饭,顾名思义,便是用砂锅煲出来的饭,相较于其他饭来说,它有着更适合入口的温度,也有着温润的口感,饭除却最靠砂锅的部分,既不会太软也不会太硬,如果你能掌握搅拌的技法,那么最下面一层会变成散发着成熟米香的焦黄色的锅巴。煲仔饭最好吃的种类莫过于广式煲仔了,在饭大约七成熟的时候,开锅盖打入鸡蛋,放上甜甜的腊肉,再闷上十五分钟,端出锅,浇上秘制汤汁,我便可以享受这一份午餐了。贴心的食家除了饭以外还会提供紫菜蛋汤,有时是番茄汤,这样一口饭、一口汤,慢慢地一勺一勺地吃着,我总能将碗清空地干干净净。毕竟对好吃的午餐的最好的尊重就是将它清空了吧。
不管身在何处,都要好好吃午饭。